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研究

杨红

杨红

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7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80例计划分娩孕妇是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孕妇采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给予对照组孕妇单纯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有效宫缩出现率、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效宫缩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计划分娩中采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工破膜;缩宫素;引产;计划分娩;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一时期内收治的80例计划分娩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80例计划分娩孕妇是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孕妇的年龄在22-3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6.8±3.4)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不等,平均孕周(39.4±0.8)周;期中初产妇有31例、经产妇有9例。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在21-3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7.1±3.7)岁;孕周在39-41周之间不等,平均孕周(40.6±0.6)周;期中初产妇有28例、经产妇有12例。两组孕妇的各项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孕妇采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令孕妇取截石位,行全产程胎心监护,引产时先在孕妇会阴下置一块白色消毒治疗巾以便于观察羊水情况,医生用右手中指和食指探入孕妇宫颈内,左手持艾力斯钳经阴道进入宫颈内口,随孕妇的宫缩间隙夹破羊膜囊,同时密切观察羊水性状和胎心情况,直至羊水基本流尽、胎发可见;若羊水澄清则再给孕妇注射缩宫素引产。

1.2.2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孕妇单纯采用缩宫素引产:同样行全产程胎心监护,给予孕妇静脉滴注缩宫素2.5U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初始8滴/min,若无宫缩则逐渐增加滴注速度,最高不超过40滴/min,直至孕妇出现有效宫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有效宫缩出现率、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的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程

观察组的平均产程为(324.4±34.7)min,对照组的平均产程为(438.6±42.5)min,观察组的平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有效宫缩出现率

观察组2h、4h、24h、48h时出现有效宫缩的分别有15例、26例、33例、38例,分别占总数的37.5%、65.0%、82.5%、95.0%;对照组2h、4h、24h、48h时出现有效宫缩的分别有7例、14例、23例、28例,分别占总数的17.5%、35.0%、57.5%、70.0%;观察组的有效宫缩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引产成功率

观察组中引产成功的有38例,引产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中引产成功的有30例,引产成功率为75.0%,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剖宫产率

观察组中剖宫产的有2例,剖宫产率为5.0%;对照组中剖宫产的有10例,剖宫产率为25.0%,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新生儿阿氏评分

观察组的平均新生儿阿氏评分(8.3±2.4)分,对照组的平均新生儿阿氏评分(8.2±2.6)分,两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计划分娩的方法有很多,但一些传统的引产方法如蓖麻油引产、米索前列醇引产等的安全性较低,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已被禁止使用,而被允许使用的一般只有缩宫素。在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的同时,还可以对孕妇采取人工破膜的引产方法,从而增加孕妇的宫缩强度与宫缩频率,提高引产成功率。该方法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安全有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效宫缩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得出结论:在计划分娩中采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引产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贝水琴,沈剑英,宋丽娜.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35:5827-5828.

[2]龚坚,韦育红,蒋妮姗.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285.

[3]赵锦萍.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9:128.

[4]高玉兰.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安徽医学,2013,05:604-605.

作者简介:姓名杨红,1976年08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甘肃省秦安县,学历本科,职称妇产科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单位所在甘肃省兰州市,省市邮编730070,研究方向: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