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统整设计的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高中化学课程统整设计的原则

李广元

李广元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272100

摘要:课程统整,是从育人的宏观视野出发,从具体的课程微观入手,把“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课程的奠基石,对各种类型课程进行有机联系、互相渗透的融合,从而产生整合性、综合性效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统整原则

课程统整包括德育和智育的统整、基础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统整、学科知识点的统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科教师可以从学科知识点的统整做起。因为这与日常教学最接近,教师最熟悉,也最容易做起来。做出来的东西也才最容易“为每一个教师所能掌握和运用”。而德育和智育的统整、三类课程的统整则可由学校选择一些学科组织重点研究,按照课时结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顺序,逐步形成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科学课程的统整设计,实现科学知识经验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统整和社会发展的统整,以克服近代分科主义科学课程设计模式之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弊端,全面培养和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为未来人格高层次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课程设计——无论是现代分科科学课程设计类型,抑或现代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类型,所应共同遵循的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那么,我们如何在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设计中贯彻和体现这种科学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呢?笔者认为,化学课程设计唯有真正全面反映现代科学的本质、人格发展的规定性与可能性以及时代精神之于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而且必须以学生人格发展为中心把三者统整起来,才有可能超越和扬弃相关统整和经验统整原理,才有可能经由化学课程的统整设计实现化学知识经验的统整、化学课程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统整和社会发展的统整。

第一,化学课程是通过借助现代科学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类本质力量(探究世界的力量和造福人类的道德力量)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时代精神要求的,因此化学课程必须全面反映现代科学的本质属性,包括科学作为一种探究自然活动的探究性的、理性的本质,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性的、道德性的本质——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正是它决定着科学的内在价值,化学课程必须借助这种内在价值(即人类本质力量)去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或化学课程的价值功能;倘若化学课程设计背离或扭曲了科学的本质属性,或者仅仅专注于科学的非本质侧面(如仅仅专注于传递静态的、阶段性的化学知识技能),必然导致人格发展或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因此,化学课程的设计必须要反映现代科学本质属性的要求。

第二,在高中阶段,化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社会时代精神之于未来合格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则赋予了人格发展的客观方向和内容,必须把二者统整起来。如果失却了这一点,化学课程设计就迷失了方向,或者陷入狭隘的儿童中心主义,单纯地囿于学生的兴趣、需求随机地散漫漂移而导致人格发展的“矮小化”,或者陷入狭隘的知识主义泥淖之中而背离时代精神和基础教育的本质,何以正确地借助现代科学中所蕴含的人类本质力量去实现科学课程的价值功能呢?因此,化学课程的设计必须要反映时代精神对未来合格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同时具有个体和社会价值意义的、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实现对化学知识资源的重新定位,并在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统整地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资源,学习和运用蕴含于科学本质之中的人类本质力量——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造福人类的科学道德、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第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或者单纯的愿望,必须以学生整体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可能性——学生人格发展的逻辑为基础。因此,化学课程的设计必须要尊重人格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经验——但决不意味着囿于或迁就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提供和创造学生人格发展的契机。那么,这种统整的契机是什么呢?钟启泉教授指出,“真正推动人的发展的是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及其自觉、自主、创造性的活动,活动才是制约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并通过活动才得以发展的。人格的一切特性与侧面唯有凭借活动才能发展,因而唯有凭借人格内外的广义的活动(操作、行为)的组织与展开,才能形成。……

没有人格的多侧面的活动,就不可能有青少年的多方面(全面)的发展。”同样,科学素养(诸如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造福人类的科学道德、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等等)作为学生内在个性素质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人格活动——(1)基于同时具有个体和社会价值意义的、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2)在科学学习共同体中与教师和同伴的合作与互动学习活动(3)自我对所有学习活动过程的激发、维持、控制、体验活动,即三种主体性实践活动:“认识性实践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和“伦理性实践活动”——才能形成。所以,这既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现代科学的本质属性统整的契机,因而也是实现化学课程与学生人格发展乃至与社会发展相统整的契机。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实践操作,逐步建立了有项目、有层次的课程统整。这样持之以恒、不断深入,必然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课堂效益,有能促使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尽管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还不能完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素质教育理念一定会得到全面落实。今天我们若不自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能自觉的投入到课程统整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