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宋茂洪涵涵(通讯作者)

宋茂洪涵涵(通讯作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03)

【摘要】目的:观察思乐扣固定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l4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207例次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肺癌病历。其中60例次使用思乐扣固定,53例次使用缝合固定,94例次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分别比较思乐扣与其他两种固定方式患者Pl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思乐扣固定与缝合固定,PICC移位发生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绿明显降低(P<0.05);使用思乐扣固定与3M透明敷贴固定,PICC移位率明显降低(P<0.05),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思乐扣固定装置兼具传统缝合固定及3M敷贴固定牢固,不易滑脱,能减少接触性皮炎及周围软组织感染的优点,能有效延长PICC使用时间。

【关键词】思乐扣;3M透明敷贴;缝合固定;PICC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60-02

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1],随着肺发病人数增加,静脉和化疗已越来越普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患者的静脉治疗和化疗过程,PICC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或限制患者的体位[2]。在临床实践中,PICC管较难固定,传统的胶带固定往往会引起导管移位,而缝合固定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容易引起导管周围软组织感染。为了找到一种优质的PICC管固定方法,作者统计了2013年6月-20l4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207例次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病历PICC管固定效果,现将结果及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7例次病历均为肿瘤术后PICC置管化疗病历,男109例次,女98例次,年龄41~78岁,平均55.3岁,穿刺部位:头静脉116例次,肘正中静脉63例次,贵要静脉28例次。在本研究所获取的207例次病历中,60例次使用思乐扣固定,为实验组;53例次使用缝合固定,为对照组A;94例次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为对照组B。实验组与2个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肺癌病理类型、病情分期、穿刺血管分布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本研究获取的207例次病历均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单腔导管(美国巴德公司)。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常规消毒,待皮肤上的消毒液完全干燥后。使用思乐扣包装内的皮肤保护剂在穿刺点周围涂抹lOcm×lOcm。等待完全干燥后,安装思乐扣固定装置,最后用3M敷贴固定。对照组A采用传统缝合方式固定导管,辅以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对照组B常规消毒后,待皮肤上消毒液完全干燥后,使用3M胶带联合3M敷贴固定PICC管。

2.2统计三组病历Pl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A,实验组与对照组BPl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

2.3采用统计学软件SAS9.2分析,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A患者置管期间Pl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情况见表1。实验组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较对照组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A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实验组与对照组B患者置管期间Pl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情况见表2。实验组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较对照组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B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讨论

既往有学者认为思乐扣固定装置能明显减少传统胶带固定和缝合固定带来的感染、接触性皮炎、导管滑脱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同时能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3]。

在临床工作中,缝合固定是将导管固定翼与皮肤进行缝合,此方法固定牢固导管脱出发生率低[4]而广泛运用于昏迷、躁动或长期使用PICC的患者,但该固定方式为有创固定,增加了PICC管周围组织感染的风险。在本研究中实验组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较对照组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A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临床经验相符。在既往的研究中,蔡玲基、王慧英也证实了思乐扣能明显减少缝合固定带来的导管脱出、皮肤周围红肿、穿刺点感染以及不适感[5,6]。

经验表明,免缝合胶带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对于躁动患者或无专业维护情况下,导管脱出率较高。但患者带管舒适度较好,患者局部皮肤良好,提高了患者代管依存性[7]。在本研究中,实验组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较对照组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B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临床经验相符。2011年在秦春元基于196例PICC患者的统计学研究中,证实思乐扣在避免导管脱出与接触性皮炎方面,有明显优势[8]。2011年,张静娟再次证实思乐扣固定方式能有效的减少传统胶带固定带来的导管脱出并发症[9]。崔更力的研究证实了思乐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减少对导管脱出的恐惧感;但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传统胶条固定更具有优势[10]。

思乐扣采用无菌包装,且不含橡胶,采用“免缝合”固定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胶带所引起的皮肤过敏以及缝合带来的医护人员受伤风险,同时研究表明思乐扣固定牢固,能有效避免导管移位或脱出,从而减少静脉炎的产生。在患者体验方面,思乐扣能减少患者对导管脱出的恐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又避免了缝合带来的疼痛等不适感。随着经PICC管给予化疗药物肿瘤患者的增加,在我科日常护理中,思乐扣已成为固定PICC导管的首选,其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极大的减少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取得了医护患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支修益,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现状分析,中国处方药,2009.2(33):56-57.

[2]IntravenousNursingSociety(INS).Positionpaper:per-phtrallyin-sertioncentralcather[J].IntrarenousNurse,1997.20(4):172.

[3]张静娟.周群英.张茵英,思乐扣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209-1410.

[4]孙文彦.王秀荣.王凯.;宋琦,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脱出情况的比较,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03).

[5]蔡玲,思乐扣在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3.11(26):188.

[6]王慧英,思乐扣装置在PICC固定中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130-131.

[7]杨怡.倪伟慧.杜新香,3M免缝胶带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24-125.

[8]秦春元,思乐扣固定PICC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20-22.

[9]张静娟.周群英.张茵英,思乐扣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1.15(26):1409-1410.

[10]崔更力,两种PICC体外固定方法对患者使用体验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