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干预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干预的临床研究

殷小琴1王建红2

殷小琴1王建红2(通讯作者)

(1重庆万盛区人民医院内二科400800;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内一科400042)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088-02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得出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颅内颅外狭窄支架

我国每年有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卒中占30%~41%[1]。支架置入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逐渐被证实,但多支狭窄病变支架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为此我们观察并总结了支架置入在多支动脉狭窄患者使用的初步经验和短期疗效。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一般资料2008.10~2010.10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mRS评分。DSA确诊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治疗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易患因素见表1。

表1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注:性别(F:女,M,男);危险因素(HT:高血压,DM:糖尿病,HL:脂代谢异常,SM:吸烟);术前末次事件(Stroke: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为t值;b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统计量为Z值;c为X2值。

按血管病变和颅内外支架处理方式分为:甲组:单一支架置入治疗病例32例;乙组:多支架置入治疗病例18例。多支架治疗的定义: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两枚或两枚以上(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或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外段或颅内段、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

1.1.2手术入组标准其入组及排除标准符合介入放射诊断治疗规范[2]。

1.2手术步骤和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3天开始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mgqd,氯吡格雷75mgqd,控制血压、血糖,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2.2手术步骤严格遵照介入放射诊断治疗规范进行操作[2]。

1.2.3术后处理并发症观察:脑血管痉挛、夹层或血栓形成、急性闭塞、心率血压下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综合征、急性脑血管事件。随访:定期在神经内科门诊配合电话随诊,评价内容包括用药情况,有无卒中发作,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定期行颈动脉彩超或DSA复查。

1.3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与单一支架置入组比较,多支架置入组患者年龄较大、较多合并高血压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史、吸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支架置入治疗情况单一支架置入组有2例置入未成功,成功率为93.8%(30/32);多支架置入组有1例置入未成功,成功率为94.4%(17/18)。支架置入成功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血流通畅,支架形态满意。

2.3随访术后1个月、6个月、9个月及以后的随访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甲组/乙组,例)

3讨论

卒中在成年人群发病率为150/10万~200/10万,血管狭窄的程度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本组患者均伴有2支或2支以上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单一支架组狭窄病变≥50%的血管有60支,闭塞血管12支;多支组狭窄病变≥50%的血管有65支,闭塞血管6支。与单一支架置入组比较,多支架置入组患者年龄较大、较多合并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2例单一支架置入患者分别在6个月、9个月及以后随访中发生ISR,其发生率为4.3%(2/47),其中1例患者行球囊扩张,1例行支架再次置入。本组患者1例椎动脉狭窄单支架置入患者在9个月及以后随访中(12月)发现支架闭塞,发生率为2.1%,复查DSA显示其对侧椎动脉代偿良好,未予以治疗。上述3例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均与其医从性较差,自行停服或减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关。

4结论

4.1术后注意血压控制,尤其是复杂病变患者,适当升高血压则会避免出现低灌注。

4.2与单一支架组比较,多支架组患者年龄较大,较多合并高血压和双侧病变,但由于其医从性较好,治疗效果短期随访好于单一支架组。

4.3积极地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加用他汀类药物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4.4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支架治疗颅内外多支病变安全、有效。但本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多支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2-3年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参考文献

[1]王细林,陈国华,张继龙,等.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4(9):689-691.

[2]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志,2005,2:47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