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马琼

马琼射洪县太和镇第一小学校629200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主动修改,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学生修改习作需要引导,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要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渗透修改的方法。

【关键词】主动修改;兴趣;渗透;多元评价;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17-01

在我们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布置、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讲评。在此模式下,教师任务繁重,尤其是面对一大摞学生习作,常常改得头昏眼花,肩颈发麻。辛苦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师的批改,学生不甚重视,甚至看都不看,而有些习作,经过老师的批改,与学生自己的认识相悖,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而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学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再次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修改习作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的任务。

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动修改,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呢?

一、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什么事,自己去做总比逼着做有效果。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学生习作修改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讲学生熟悉的诗人推词敲句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绿”字,曾修改二十多次,用过“过”、“到”、“吹”等,最后改成“绿”字方才满意,也正因为这个“绿”字用得好,这首诗才千古流传,广为传诵。还可以讲著名的作家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的故事,如曹雪芹对自己所著的《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钱钟书对《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也可以讲学生身边的事例,如某同学入选校园文学的习作,曾作过几次修改,如何改动的,或某同学某次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又经过了多次修改等,这些发生在本班级,学生亲眼目睹的事例虽微不足道,却有极大的说服力。

二、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学生修改习作需要引导。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要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渗透修改的方法。

1、该删削的,毫不吝惜,该增益的,浓墨重彩。对于自己的文章,首先统观全局,从全篇着眼,从大处着手。开始修改时,不要急于逐字逐句地去斟酌,而应用心揣摩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结构,对于表达主题不甚重要的次要内容,切不可啰嗦冗长,该删削的要毫不吝惜;而对于表达主题的重要内容,需深下去,细到位,要浓墨重彩,精雕细琢,该增益的就得添加到位。同时还要看看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升华情感,段与段之间是否过渡自然等等。

2、把自己的文章多读几遍。毛泽东曾说过:“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小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但在确定了结构安排后,必须反复地看,反复地读,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在一字不落的“读”中就会显现出来。在读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这样反复几次,习作就会变得通顺、流利,表达顺畅。

3、反复锤炼语言,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有位智者说:“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的姿势有了变化,就可能是绝好的舞蹈;说话的时候,舌头的部分有了变化,就可能是动听的音乐。“所以,写作文时,语言表述有了变化,就可能是难得的佳作。那么,在确定了文章结构,语句修改通顺以后,就得反复锤炼语言,让文章有血有肉。

恰当地添加一些成语。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成语以其言简意赅、掷地有声而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并表现强劲的生命力。有人说“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救活一篇文章,而一个词可以救活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成语高度浓缩,富含哲理,所以,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可适当添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美妙的文章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文章有了修辞,才具有文采,才具有可读性。

适当添加古往今来名言名句。这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意境深远,含义深刻,适当引用,可以起到开拓、深化主题,突出、升华意境的作用,但在引用时,这些名言名句必须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要自然和谐与文章融为一体。

适当增添联想和想象。在需要浓墨描摩的细节之处,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一步突出主题,可谓一举三得。

4、充分利用范文。有的学生面对习作,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改起。此时,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提高修改的质量。范文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下水文,也可以是学生中的优秀习作等。

三、实行多元评改的方式

修改习作,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改,还可以采用多种评改方式,如:同桌互改,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相互的学习、欣赏、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小组评改,在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的民主、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更易于接受。还可以采用师生共改、家长点评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习作修改的乐趣,达到“文不厌改”“欲罢不能”的境界。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互评、组评等多种方式,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写作实践说明:会写的人不一定会改,会改的人一般会写。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修改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