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谈表演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纵谈表演艺术

李强

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甚或歌剧、舞剧,“表演艺术”为其关键所在。

演员凭借的是演出技巧,表演技巧的特点是:演员利用自己有生命的身体体现剧中人物行动,在有同样生命的观众面前演出来——这就是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

根据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要求表演必须以情感人,表演者必须动情,方能使观众情动。

表演者创造的艺术感情通过直观的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诉诸观众的视听。这种具体生动的当场交流,必须引起观众感情的共鸣。不论任何演出形式,不论表演者和观众直接交流还是间接交流,都应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现象。

根据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化身为角色并实现角色。

表演艺术不可能绝对地静止,也不允许绝对地静止。表演艺术总是直观性与过程性相统一的。观众在关心角色命运的同时,欣赏着演员的表演艺术的技巧。演员在演出中的艺术创造与观众的艺术欣赏是同步进行的。观众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也是同步渗透的。

根据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表演艺术追求人物形象的整体美,其内容美和形式美必须是结合的。

不同的剧种由于表演手段的差别对两者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但优秀的演员都能达到形象的完美、整体的和谐。人物的性格美、心灵美、感情美等,都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结果。不论戏剧家侧重于再现或侧重于表现,二者在戏剧中必须是结合的。在戏剧表演中,由于剧种不同,对再现与表现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绝对排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舞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

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假定的,角色的行动目的和人物关系也是假定的,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虚构的。但是只有演员是一个活的实体,他适应着规定给他的虚构、假定,从虚构的故事直到他要做的虚拟的动作。舞台上的各种外部条件,包括灯、服、道、效、化和布景,他都必须信以为真,“以假当真”是对演员最起码的要求。观众是在承认剧场中的假定性、承认表演的以假当真的前提下来观剧的。“以假当真”向来是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美学上的交接点。不论演出者追求“酷似的逼真”、表演的“当众孤独”和最“完善的幻觉”,还是追求明确的剧场性、间离效果、面向观众表演,观众总是以假当真地欣赏着演员的表演。观众一方面排斥着生活真实向舞台艺术的渗入,一方面又拒绝表演的“虚假”。

表演艺术同时还承载着发展戏剧、完善戏剧的重要任务。因此,懂得戏剧艺术真谛的改革家们从不违背戏剧表演的客观规律性,总是以强调表演艺术来从事形式上的种种改革。十九世纪法国自然派提出“第四堵墙”理论,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揭示人物的心理和私生活的某些隐秘,借以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但是在提出这种理论时就充分利用了表演艺术易于逼真而造成艺术幻觉的这种特性。

布莱希特建立起“叙述体戏剧”,创造了独特的戏剧形式。但他为了达到感情上的“异化效果”,却不得不利用表演技巧先充分发挥,感情同化效果。“异化”的手段主要是编导者的专用工具,演员却依然做着以感情打动观众的工作。

我相信,没有演技优秀的演员做支柱,任何形式上的创新都会站不住脚,任何导演都将吞食苦果。

因此,我希望戏剧形式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表演艺术,不要让舞台手法淹没了演技,而应该反过来,充分依靠演员的扮演技巧,充分地发挥表演艺术的功能。同时也就会锻炼演员,促进演技的发展,使戏剧形式的创新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能够不断地以新的形象征服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