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助推高效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三环节”助推高效语文课堂

周慧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夏庄完全小学271400

一、培养习惯,从预习抓起

充分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而且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的教与学都会轻松快乐。对学生而言也能更好地展现自我,给自己带来自信。有人说没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能力,能力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其实预习也是一种自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靠老师上课讲是锻炼不出来的,必须靠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思考去获取。

低年级的预习应注意从基本的预习方法开始抓起,应在课上由老师引导进行,上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预习内容应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比如怎样更快地圈划生字词、怎样运用字典帮助自己识字、怎样更快地读顺读懂课文、怎样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怎样思考课后的问题等。

中年级应注意巩固低年级学会的一些预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预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预习提纲中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让预习的目的性更强,对课文的好词好句鼓励学生积累下来,不懂的问题用记号标出来,等待上课时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锻炼学生运用网络、书籍等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在前面阶段所形成的预习习惯的基础上,还要提出对描写生动形象或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文字式批注的要求,还要引导学生试着归纳课文的写法特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相信在我们的小学阶段就注意从这些方面分阶段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定会初步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提高效率,从学情抓起

我们以前的教学大多是先关注教师的教,再关注学生的学,有时往往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学生都会的,教师还不厌其烦地教,这种“教”是“无效”的;而学生学起来有困难的,应当掌握而没有掌握的,教师却视而不见,这种“学”往往也是有“缺陷”的。有效的教学要求我们要“先关注学,再关注教”,这里的“学”就是“学情”,具体的说就是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通过预习所达到的认知程度及经验的多少。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有效果、有效率,教前的学情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当清楚地把握学生上课前的初始状态是如何的,然后再进行教的准备。

在检查预习时,要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与错暂且放到第二位,首先就是培养学生喜欢思考、坚持预习的习惯。培养预习的习惯学生将受益匪浅,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课中改进,从运用抓起

我们的教学设计的基点必须由以前的“以教材内容为基点”转变到“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经验的关系为基点”上来。这种转变其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那就是吃透教材是为了找准课的知识定位,而吃透学生为了准备课的方法策略。有了前面的学情搜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预习对第一阶段的备课进行有效的修改。修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其中“能学不教”的内涵是:自学能会的不教,自学不会但与同伴讨论就会的也不教,只教学生不会的,真正帮学生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方法的问题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而且教的度的把握的问题尤其要注意,不要拔高,更不能低估,要恰到好处。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让学生理解吗?我们说不是的。理解不仅仅是为了欣赏、为了知道、为了珍藏、为了积累,理智地讲,理解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止步于理解的层面,就不再深入下去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这种现象无疑应了吴忠豪老师的那句话:“现在的有些语文课是在教课文,不是在教语文。”

“语文课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语言发展上,而不是放在课文的讲解上。”为了避免“让我们的孩子永远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欣赏别人开车”,就必须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评价,从“文味”抓起

对课堂的评价,要变“单一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关注学生表现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的程度”上来,以此来评价自己课堂的有效性。很多时候我们对课堂的评价都浮在表面上,没有通过实质性的指标来界定我们的课堂效果的优劣,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沉浸在“自我陶醉”、“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明确地指出:语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观点的支撑下,评价一节课的优劣,首先应看课上教师能否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其次,应看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应是文与意的结合,不仅要使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还应该让学生认识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来负载信息,从中内化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文感性经验,提高语文能力。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最后我们还要看学生是否都学会了。当然,我们的限时作业在考查时应注意从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随着“三环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新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也将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让它更加起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