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

刘梅

刘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与其它留置针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劣势,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并减少患儿的痛苦和费用。方法将我院120例新生儿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头部留置针技术。对比两种方法的留置针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使用头部留置针技术的对比组,同时出现堵管、渗液、脱针以及静脉炎的几率也要低于对比组。结论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具有保留时间长,不需要反复穿刺,有利于用药抢救,并且外表没关,同时不影响活儿活动的特点。可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56-02

静脉注射这项技术,是治疗新生儿,进行临床抢救的一种重要手段。静脉留置针又叫做套管针,其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反复穿刺,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对患儿的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很多患儿在临床治疗时都采用上肢、下肢与头皮穿刺法,置入留置针来进行静脉输液。而由于大部分的患儿都存在血管细,皮肤薄、嫩,比较脆弱等因素,从而给使用留置针造成了一些困难,即使穿刺时很成功,但在输液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肿胀、局部渗出、堵管、静脉炎的想象,很难把留置效果做到理想的预期。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穿刺的相比,腋下静脉穿刺可以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我院自从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以后,使新生儿的静脉通道足够通畅,保证了药物的充分吸收,取得了良好的留置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患者,男患儿60例,女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对比组使用头部留置针技术。

1.2腋下静脉留置针方法

准备输液用品1套,留置针1枚,1张3M的透明贴,用注射器抽取5ml的生理盐水,然后与5.5号头皮针连接进行排气。让患儿平卧在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将头转向对侧,把一个软枕垫在患儿的肩胛下,把患儿的手臂拉直背身,让进行穿刺一侧的上肢和躯干成130度左右的角,将患儿的肩部上抬,拇指绷紧患儿腋窝处的皮肤,腋静脉位于腋窝底部的血管神经束中,在腋窝的中心处可以看见,为蓝色并且没有搏动,比较容易分辨。助手用一个手指按住近心端的腋静脉,使腋静脉变得更加充盈。对皮肤进行常规性消毒,干燥后,把针头的斜面朝上,用左手把腋窝处的皮肤绷紧,针头与皮肤呈20度角刺入,看到回血后,把套管针放平,边退针芯边进针,直到把整个套管送入血管为止,注射器回撤,然后把针芯拔出,并用无菌的透明贴将套管针固定住。

2结果

两组的留置时间,堵管、渗液、脱针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对比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腋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优点在于,新生儿的腋下静脉血管壁相对于其部位比较厚,并且相对较大,管径较粗。留置针套管在进入静脉血管后,是悬浮在血管中的,因此能够很好的承受在持续输液过程中,对局部血管壁带来的测压,从而可以减少或者是避免特殊药物对血管带来的刺激。腋下静脉所处的位置在腋窝中央,那里的肌肉比较丰满,因此患儿的活动对留置针的影响比较小,从而使机械摩擦性减少,血管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好地保持,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静脉炎、堵管、液体外渗等症状的发生[2],避免由于反复穿刺所带来了痛苦。因此可以让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更长,一般能使用5到7天,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使用静脉输液进行长期治疗[3]。很多新生儿由于血管比较细且脆性大,皮肤薄嫩等原因,在进行穿刺时比较困难,从而在使用留置针技术时不容易成功,而采用腋下静脉植入留置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腋静脉留置针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腋静脉的位与腋窝中心处,比较隐蔽,腋窝内会有少量的液体外渗,因此造成腋静脉不易发现。在输液的工程中,要经常观察患儿的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热疼红肿等反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可以有效的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发现有红肿、渗漏等反应时,应及时拔针,并进行局部处理:使用硫酸镁进行冷敷,然后在用酒精湿敷三个小时。硫酸镁对皮肤有消炎和消肿的作用,而酒精可以有效的抑制组织细胞的活动,通过对神经末梢的作用可以减轻痛苦,同时也可以消肿。还可以把患儿的胳膊抬高,充分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疼痛感。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操作比较简单,套管相对柔软,不容易穿破血管,可以长时间的在静脉内留置,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有利于抢救与临床用药,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并发症[4]。因此,在使用此技术时,要注意一下几点:要充分了解腋静脉的结构,腋静脉的位置在腋动脉的前内侧,在腋窝的底部,只有一层浅筋膜覆盖;操作时患儿的体位要严格按照要求放置,应采取微侧卧位或平卧位,用一个小软枕垫在肩胛下,把患儿的手臂拉直,腋窝要水平暴露;操作前要做好消毒工作,进行无菌操作;在更换液体的时候,要先把留置针里面的回血冲洗干净,防止形成小凝血块产生堵塞;要注意刺入的位置,以免刺入动脉。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临床效果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08):427-429.

[2]赵娟娜,惠绒碧.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09):1134-1135.

[3]史丽峰,陈沿清,潘云凤.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2(01):124.

[4]杨丽,李永莲,聂媛媛.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