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

邹奋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中学834014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它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形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辅助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是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育的核心。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学习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并使它们有机整合、融为一体,从而提高现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理念下,探索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成了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难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对当前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促进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吸取其精华。教师的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幽默风趣的赞扬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态度,都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教学中,将传统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

2.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不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创立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并充分利用媒体图、文、声、形并茂的优势,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开拓了学习的新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3.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本身具有其极强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通过网络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传播快、更新快的优越条件,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链接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一些数学专业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生不仅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及时地为自己充电,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数学课如何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1.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发课件。结合我校的数学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统一认识,以教研为出以点,拟定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例如哪些章节宜用课件,应做多长的课件,哪节的重点、难点该做课件,做多长的课件等,再由执教者研究开发课件,拟好实施方案,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反复修正,最后由专业人员把关,方可进入课堂。使用后,再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入库存。

2.要注意适用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赶时髦、图新鲜,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我们的教师,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谓适用性,就是指课件要明确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能使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如我们在进行“任意角”的教学时,对“相同终边的角”这一概念,老师有时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来画去学生都无法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此为出发点,制作一个课件,使始边的运动和方向同步进行,通过颜色、动画正确地展示概念产生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游五祥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吴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胡庆芳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管理与评价[J].天津教育,2003,(2),45-45。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