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

贺丽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42)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以及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子痫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13-02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O周后至产后2周,发病率为6~1O,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胎盘或滋养细胞因素、各种细胞因子、钙离子、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1]。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伴有多脏器损害,其病因尚未确定。避免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在预防,关键是做好基层产前教育和孕期保健。一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发生胎儿官内窘迫。治疗原则为利尿、降压、解痉以及适时终止妊娠等。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近年来,我国妇产科学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公认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学说。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一工型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增加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而子痫前期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现象[2]。

肥胖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身材矮、肥胖是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患因素,体重指数(BMI)>24的孕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是BMI<24的孕产妇的2.99倍。肥胖、血脂高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了血管外周阻力,更容易导致小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在孕妇怀孕及生产期间,增加其营养供给的同时,应该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把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能减轻孕产妇的生理负担,又可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有几种情况:(1)有先天性动脉发育畸形的孕产妇;(2)子宫内压增高的孕产妇,如初产妇;(3)同时患有心血管病变的孕产妇,如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有许多学者应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来证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子宫胎盘循环血量同正常孕妇比较明显减少,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研究显示,胎盘缺血的关键可能是由于滋养叶细胞缺血所致[3]。因为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固定的滋养叶细胞在怀孕10周左右起沿着螺旋小动脉逆行浸润渐渐取代血管内皮,并且纤维样物质代替了血管的肌肉弹性区,导致血管官腔增大,血管的阻力下降,血流量明显增加,到了怀孕12周的时侯,达蜕膜段,怀孕至8~l2周达子宫基层内1/3深度,可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的滋养叶细胞浸润只到蜕膜段,而且有些血管没有此变化,肌层血管仍然具有收缩性,这样会使得胎盘缺血。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在预防,做好全面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同时做好孕期健康教育,解除孕妇思想顾虑。注意孕期营养和休息,蛋白质、维生索和叶酸的摄人,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每次产前检查除了测量血压之外,还应测孕妇体重,检查尿中是否出现蛋白。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肾脏病、糖尿病、羊水过多以及多胎妊娠的孕妇,适当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以便密切观察。如孕期发现血压升高、尿蛋白阳性,应及时住院,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卢丽敏等研究发现,尽量减少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的存活率[4]。心音信号处理技术对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检查安全元创、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4.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学说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孕妇。多倾向于单基因隐性遗传,单基因隐性遗传可能来自母亲或胎儿,也可能由他们的共同作用产生。胡兴等研究显示,等位基因0405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感基因,可能直接作为免疫应答基因或间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基因连锁不平衡,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5]。

5.妊高征相关因素分析

5.1易感人群

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体形矮胖;子宫张力过大,如多胎妊娠;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营养不良家族史及低社会经济状况的均属高危人群。

5.2相关因素

遗传,孕妇的奶奶或姥姥患妊高征,其容易患妊高征;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气候突变、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高时;低钙、低镁可能是妊高征发生的诱因之一。

妊高征是发生在妊娠期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当患者的小动脉发生痉挛,会引起管腔变窄,周围阻力变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得通透性增加,此时蛋白质及体液外渗增多,患者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表现[6]。同时,患者全身各器官组织处于缺血和缺氧的状态,情况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脑、肝等脏器,可以出现昏迷、脑出血、肺水肿、肝坏死等病理改变,严重者可以出现母婴死亡。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之后的20w出现了高血压、水肿以及蛋白尿的情况,除上述症状之外,还会合并出现体内包括脑、肾脏、肝脏、心血管等诸多脏器受损的情况,为患者在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并且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较高[8]。并且经过观察研究发现,此种疾病能够发生在孕产妇生育期的每个年龄阶段.此种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是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对母儿造成危害。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以及患者的上腹出现了疼痛的情况.对此如果对患者不能够实施急救.患者最后有极大可能出现全身痉挛的情况,此外还存在出现休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孕婴的生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针对妊高症患者如果不能找到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控制.经常会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通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肾脏出现了衰竭的情况以及呼吸衰竭的情况。使孕妇的死亡率也有所增加。在本次的研究针对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患者在孕期出现了不良心理、孕妇自身的生育年龄、患者的经济水平、患者自身体质、患者的产次以及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等。

6.妊高征注意事项

孕妇注意营养和充分的休息,定期去医院做妊高病的检查提示重视产前检查,做到早期预防,控制病情发展,可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率。要做好产前检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多种形式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使孕妇充分认识到产前检查对预防妊高病的重要性,要自愿接受医疗保健服务[9]。(2)建立保健三级网络,并且对此进行不断加强和规范,充分落实产前检查制度,极力提高医院产前检查质量。(3)对医院产前检查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孕产妇管理制度。(4)孕期做到三早,即早建卡、早检查、早期进行围生保健知识教育,提高早孕检查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早发现并治疗妊高病,防止重度妊高病和并发症的发生。(5)做好高危妊娠的诊治和监测工作,高危妊娠是产前检查的重点,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妊高病轻症患者,防止重度妊高病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6)做好重点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低、流动人口等目标人群的孕产妇的孕期保健。从本组病例来看,只要做好了目标人群孕妇的孕期保健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妊高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病例的发生,有效降低妊高病对母婴的危害,保障母婴安全。

孕期妇女的心理非常脆弱,最突出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心理达到最佳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有百害而无一利,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打消顾虑,恢复应有的信心,最终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作为医护人员,要强加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好健康宣教,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张祖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与预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529-5530.

[2]牛建清,赵慧芳,张秀兰,等.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自身抗体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3):195-198.

[3]姚恒,袁永群,顾美皎,等.侵蚀性葡萄胎并发妊高征1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

[4]卢丽敏,赫英东,陈倩,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ii):829-832.

[5]胡兴,张振钧,范丽安,等.血清封闭抗体及HLA抗体与妊高征发病关系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4):630-632.

[6]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8):510-514.

[7]冯启明,李慕军,李敏清,等.营养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效果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2007,29(1):20-24.

[8]赵宇,陈湘娟,王玉环,等.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HELLP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52-53.

[9]周晓莉,廖再成,袁雪蓉.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