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美丽中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美丽中国”

李金萍

陕西省富县县委党校727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我国跃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十八大召开以后,习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对其做了解释。在当前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把以绿色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

关键词:绿色经济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了结构增长。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有利于改善我国高污染、高排放、资源高消耗等环境问题,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经济通过绿色投资和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生产运作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绿色经济将科技元素融入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推行绿色新政,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扭转了“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以“绿色”“低碳”“集约发展”为主导理念,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新能源的推广创建了更为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经济在我国面临的挑战

1.受传统体制机制桎梏。长久以来,我国将GDP的高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扭转,成为横梗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巨大障碍。一是追求“政绩”忽视污染问题。GDP的增长必然依赖于产业的发展推动,部分地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任由“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存在,绿色发展理念难以落地生根。二是要素价格市场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部分资源领域的要素价格仍是由非市场化定价手段在控制,要素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绿色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三是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依靠环境和资源消耗来推动,但环境补偿成本却未纳入生产成本,使得经济发展对环境侵害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抑制。

2.绿色经济领域发展动力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在资源利用率方面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要改变这一问题必须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式减少资源开发和碳排放量。但是,我国目前在绿色经济领域发展方面明显动力不足,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于外需,一旦引发金融危机或其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极大挫伤我国新能源产业。

3.资源瓶颈及国际压力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使得我国在资源能源方面需求量不断增长,资源消耗的增速使环境压力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问题使原本资源不足问题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同时,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环境履约、贸易绿色壁垒等使我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不足,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了严峻的国际压力,抑制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措施

1.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文化。在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可以尝试将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理念内涵纳入教育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可和理解“美丽中国”的理念。此外,还应积极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媒介方式,向民众宣传绿色生态观念,培养环保、低碳的社会价值观,形成绿色文化,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来。发展绿色技术,开发新能源,实现绿色发展。绿色技术与绿色能源是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也是我国建设绿色循环经济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例如,给参与绿色技术研发的企业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政府还可为企业与科研机构搭建桥梁,使之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快速实现绿色技术的现实应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2.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我国应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并引导绿色经济市场秩序。首先,环保部门应强化执法检查工作,对偷排乱排污水等企业应强化惩罚力度;其次,强化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社会对绿色经济缺乏认识,民众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缺乏。为此,应进一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参与性;再次,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污染治理将更看重源头控制和污染预防,要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规划环评必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3.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如何在政策导向的同时,建立适合实际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是进一步优化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首先,我国应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修改节能、减排的管理办法,从实际出发、从节能环保着手,鼓励开发与利用清洁能源;其次,制定配套政策,扶持企业走绿色经济的发展之道。当前,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应抓住时代契机的同时,也要紧扣政策方针导向,从产业转型、绿色环保着眼,构建具有绿色经济特色的道路。

4.强化“绿色”科技研发。科技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大力研发创新绿色技术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绿色技术研发,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创新等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绿色”技术方面的合作,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将最核心的技术吸收内化为我国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助推绿色经济领域由外需转为内需,提升国内企业国际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5.优化“绿色”产业结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已与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不相适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一是完善绿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银行贷款资金支持等方式使那些规模较小的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增强绿色经济领域发展活力。二是限制传统能源消费,通过总量控制、价格提升等方式控制各产业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倒逼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加速助推产业更替,传统产业通过环境资源的耗费给生产者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要迫使产业转型则必须对传统高能耗产业施加压力,通过提升环境成本、税费征收额等方式,促使企业加快传统生产工艺更新改造。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护资源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经济的平衡,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且绿色经济发展也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速对绿色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为低碳产业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争取早日实现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赵蕊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21)。

[2]耿颖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6,(13)。

[3]彭文英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障碍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13,(01)。

[4]余祎解析企业绿色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5]刘晓娟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比较研究[J].城市,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