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传染病患的护理体会

殷宝生

殷宝生

(新疆福海县人民医院836400)

【摘要】传染病是由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可引起传播、流行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对于传染病的治疗是以促进患者康复,控制传染源,防止播散,坚持综合治疗为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在现代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开展心理护理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是成功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保证。健康教育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基石。我院传染科为综合科,每年收治传染性肝病患者约259例,主要有各类肝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腮腺炎,水痘,麻疹,猩红热等;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汉族76例,哈萨克族126例,回族38例,维吾尔族19例。我们在护理实践中,针对传染病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对患者实施了适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合理化需求,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反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分析如下。

【关键词】传染病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229-01

1、护患沟通技巧

1.1语言沟通

1.1.1称呼用语一般以全名开头后面附加同志、先生、小姐、或大伯、大爷或师傅、老师、经理等尊称,使对方从心理上产生被认同和情感上的接纳。

1.1.2说话要吐字要清晰既能让对方了解谈话内容又不影响他人,当患者入院时要主动谦虚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姓名、班次、工作职责),同时介绍病房环境及各项制度,使患者心中有数,有利于患者更快进入患者角色。

1.1.3有的传染病患者入院后因心情焦虑,疑问的话题比较多,所以护理工作者要耐心倾听。听患者倾诉时始终注视对方,适当点头或“嗯”、“噢”等表示自己用心听和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必要时重复一遍所听到的内容,并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自我剖析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2非语言沟通

1.2.1有效的运用身体语言与患者交流,更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信任。例如握手、面带微笑、搀扶患者、详细查体等均能使患者的心理感到宽慰,可有效消除自卑、被人嫌弃遭人厌恶的心理,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

1.2.2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患者做治疗护理时要作到稳、准、轻、快,不要莽撞,对于患者的隐私部位要适当遮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让患者能保持心理的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1.3特殊情况下如:愤怒型患者、悲哀抑郁患者、感知有障碍;护患沟通首先要掌握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如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以及感染途径等,及时了解反馈信息,通过查阅病历,与患者交谈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选着合适的沟通方式。

2、心理护理

2.1自卑、孤独心理,愤懑情绪^4?&传染科病人开始都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感到自己成了人们讨厌和躲避的对象。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我们应当了解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鼓励其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讲清患了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讲解主要的预防方法,不要过多的流露对疾病的恐惧,以免进一步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2.2急躁、悲观情绪,敏感猜疑等心理因为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所以病人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和苦恼。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自己用些什么药,以及有何不良反应,他们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项治疗的机理和效果。根据病人的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当做各项检查和治疗时,要注意讲解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百拇医药

2.3依赖心理因为传染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护理传染科病人时,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让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3、健康教育

3.1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川表现和转归等;向病人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意义;强调传染病治愈的重要性,以及早期隔离的必要性;保持空气流通,减少陪护和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3.2病人应按要求适当休息,注意规律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切实遵循饮食计划,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避免劳累、营养不良、吸烟、饮酒、暴饮暴食、不合理用药、感染、情绪不稳定等因素。

3.3家属能及早识别病情变化;配合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3.4教会病人及家属护理和自我保健。

总之,护患沟通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起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要更加耐心细致的对待病人,做好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中的“一个干预过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22.

[2]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

[3]张胜年.上海市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J].世界感染杂志,20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