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妙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路艳敏

商丘市第八中学路艳敏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新型的教育作了很好的栓释,利用多媒体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文字、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使教学更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九年级教材《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再如:在图形的《平移》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这一部分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通过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强化感知,突破疑难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在学习角的分类时,投影出示直角示意图形,围绕直角的顶点慢慢旋转到直角的一边,两边逐渐靠拢,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的角是越来越小,与直角相比是比直角小,即小于直角(90°),越来越“尖锐”,越来越“锋利”,用一个字概括起来就是“锐”,如此形成的角就叫锐角。学生在头脑中就形成了锐角的表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认识钝角。平角是一种特殊角,学生很容易产生“直线就是平角”的模糊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演示由直角变成平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直线是不是平角?(不是)。继而引导观察,平角由几个直角组成?(两个)。从而得出结论,1平角=2直角,揭示出平角的特殊性(180°)。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认识周角。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强化认识,做到了疑难突破。

三、运用多媒体,展现过程,发展能力

如讲“弦切角定理”时,利用几何画板做如下设计,可展示过程,以发现规律。首先,可用电脑演示:当弦切角一边经过圆心时,(1)弦切角是多少度,为什么?(2)∠CAB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D是多少度?为什么?(3)此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直角。接着,教师继续演示并提问:以A点为端点,旋转AC边,使弦切角增大或减少,观察它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最后给出证明。这一展现过程,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间,使学生不仅值得发现过程,而且领会到规律成立的依据,使认识进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其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诸多标准,而评价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其标准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要以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科学性,多媒体的操作技巧、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一,课件应操作简便、画面美观、谐调;切换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疲劳。其次,课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用突出的技术手段加以显示和处理,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达。这样就容易做到难点突破。

四、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的评价

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多媒体以其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集中投影和多媒体手段的灵活隐现变化,生动再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如: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总之,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数学教学形象生动,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好的发挥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