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谈英语课堂创新教育

曹成鑫

曹成鑫山东省平度市白埠中学266725

英语课堂是语言实践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阵地。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实质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与教学脱节。那么如何使一堂英语课生动、愉悦,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对英语课教学有所创新。今天,教师应当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英语创新教育的三个特性

1.全体性:英语创新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单独的或某一个。我们采取科学的策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激发,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创新教育不应只是面对少部分精英的教育,而应当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保持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才能的大众化教育。

2.全面性: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因此,英语创新教育应成为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到与其他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新性: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全面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最终让学习者提高创造性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英语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1.构建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

(1)教师应敢于放下权威,转变角色。从前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是主角,然而现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愉快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顽强地表现自我,要强调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现在学生变成了主角,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教学进度可以整体把握,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简而言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我们应尽量少插手,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思考,去创造、应用。

(2)教师应大胆处理教材,开拓创新。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讲究自主自动性、师生互动性、教材挖掘的独特性,它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作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发创造,从刚性任务走向弹性任务。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3)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兴趣,导演课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罗宾耐特说:“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热情、敏感和宽容。”老师热情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实践和表现自我。当学生感受到被关心、被赏识时,就能唤起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激活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40分钟是学习英语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有效地上好一节课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求知的导向。作为教师应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以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授课答疑。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知道对所学内容应达到什么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2.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3.运用电化教具,突出听说训练。使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适当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画、投影、录音、flash、录像等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境,通过视听就可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