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导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让“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导航”

佟旺芹刘群

——如何在新课改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佟旺芹刘群山东省青州市夏庄中学262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程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一个教师都应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情感,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最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就象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兴味盎然的积极主动思考,愉快高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如在讲授初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时,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小组选择专题,追寻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史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素材制成简单的幻灯片,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学生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强军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

二、故事架桥,调动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讲《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我用“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来说明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春秋无义战,同时教育学生在逆境中要发奋图强。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三、对比设问,产生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不仅能让学生因为看到事情的相同之处而感到熟悉,更能因为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产生落差感或惊奇感,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讲《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二目“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把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进行对比:试从时间、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不同?学生一时来了兴趣,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补充归纳,形成表格:

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出,郑和远航,较哥伦布等人的远航,时间更早,规模更大,充分显示了明朝的强大,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设置活动,培养兴趣

如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单元时,将学生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然后展示本节课复习的重要知识点,然后安排各小组自选一题,合作探究,由各小组准备发言,要求背着说出你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内容,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准备三分钟后,各小组踊跃发言,根据发言情况相应得分。然后各组准备以上五个题目,小组间互相提问,有必答,也有抢答,学生始终处于既紧张又兴奋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果非常好。

五、察往思来,巩固兴趣

如在讲述经济史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在讲述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振兴,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时,引导学生分析值得我国政府借鉴的经济建设经验有哪些?培养并逐步增强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已经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虽然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但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学会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把教师的权威树立在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活动中,并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塑自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