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对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效果

龙灿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76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来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冠脉造影来进行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结果。结果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为78.95%,非ST段提升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多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要症状,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主要为前降支病变,下璧心肌梗死主要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结论相对而言,心电图的诊断价值较高,如果仅仅采用ST-T异常来诊断冠心病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

【关键词】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效果

前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1-2],其属于急诊科以及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起病迅速、变化快速、预后差、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发生内皮损害,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的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幅减少或者出现血流中断的情况,从而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出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情况下,临床中较常使用冠脉造影以及心电图来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因此,我院本次主要对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76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来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性有42例,女性有3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3.43)岁。

1.2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心电图检查:为患者进行18导心电图检查,为患者完整测量3个P-QRS-T波群指标,选取其平均值[3]。测量的主要指标为T波、Q波、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等。心电图检查的阳性标准为,损伤型ST段抬高(ST段以PR段为基线),需要在J点后80ms为患者测量ST段,抬高超过0.1mV、下移超过或等于0.05mV;病理性Q波,Q波时限超过或等于40ms,其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T波低平或者倒置,T波的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则为低平,T波负向则为T波倒置。如果出现房颤、左右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左前分支阻滞则视为异常。因为同一份心电图会出现较多异常表现,其指标需要分次进行相应的计算[4]。

冠脉造影检查:应用Judkins法来对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进行穿刺,通过多体位实施左右冠脉造影。根据患者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左冠状动脉最少应投照以下体位的其中4个,左前斜位(LAO)45°+头位(Cra)20°、正位(AP)+头位(Cra)35°、右前斜位(RAO)30°+头位(Cra)20°、右前斜位(RAO)30°+足位(Cau)20°、正位(AP)+足位(Cau)20°、左前斜位(LAO)50°+足位(Cau)30°。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适当增加其他体位来将其各段情况充分显示。患者的右冠状动脉最少应投照2种体位,正位(AP)+头位(Cra)20°、左前斜位(LAO)45°.检查时,主要观察患者左右冠状动脉的4个分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回旋支)是否发生闭塞或狭窄病变,发生病变或者累及1个分支则视为单支病变,发生病变或者累及2个分支则视为双支病变,发生病变或者累及3个及以上的分支则视为多支病变。冠脉造影阳性标准,75%≦50%或面积狭窄≦冠脉血管直径狭窄。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2检验计数资料,假若P<0.05,则表明数据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非ST段提升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多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要症状,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主要为前降支病变,下璧心肌梗死主要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与冠脉造影检测相比,心电图检出的阳性率为78.95%,单支病变诊断符合概率为81.58%。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T波低平、ST段抬高、ST段压低、病理Q波、Q波传导阻滞[5]。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剔除心脏结构改变因素产生的影响之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T波以及ST段并未发生异常改变,结果显倒置ST-T发生改变的原因并不是心肌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脏结构发生改变等因素而引发的。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临床研究人员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理学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糜烂、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此外还出现血栓或者冠状动脉痉挛的情况。而在此基础上,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会加速形成血栓以及不稳定斑块破裂。冠脉造影在临床中被认定为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尽管该种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是临床中用来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心电图属于临床中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简单、快捷、安全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其能够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干预以及更进一步的冠脉造影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我院本次的研究显示,心电图能够更好地显示、反应血流发生阻断的血管,对于单支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多支冠脉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而导致心电图产生伪正常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并未发生心绞痛而开始描记心电图、病变部位侧支建立循环以及多处病变心电向量抵消等。因此,在采用心电图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可采用冠脉造影来为患者进行检查,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武求花,郭云霞,龚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02):124-126.

[2]张蓉,任平,杨森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01):67-69.

[3]张伟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533-1536.)

[4]覃芳,黄馨蕾,莫海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3):290-292.

[5]潘立明.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