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马磊

马磊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第一中学157131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少有古代和近代的古诗词和诗歌、散文等内容,我认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很好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的素材。美育教学就是回归本质,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读课本中的课文无论什么题材都要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意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美育策略,本文中围绕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为例,展开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策略;美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5-036-01

多年的考试制度教学的笼罩下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语文课本中那些本应展现优美和动人的诗词,只能为了更全面的迎合考试围绕官方解答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和理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都缺少发自内心的感触和感悟!古诗词作品,凝聚了历代诗人的情感与智慧,跳动着朴素优美的语言和意蕴美感,负载着美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充满人性之美的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险隋,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促使古诗词教学全面实现语言教育和人文培养的双重目的。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诗歌语言教学?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开始。

一、从语文教材中剖析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因材施教,目的就是整合教学方法以便更贴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面对教材我们教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和理解?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常言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老话用在这一点上却也是这样应景和恰当。我们每个学期面对的教材都是一样的而教导的学生却是不一样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针对多年老课本都会产生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却忽略了接受的学生是否理解!所以我认为在每个学期都应该考虑不同的学生性格差异和能力高低来制定其适合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与心境去品读其中的文章所带来的感受和领悟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提倡学生去品读课文但如何品读?读出什么东西或者内涵?却少有回答出来者,这里就是我们一直不能完整进行美育教学的一个缺陷。

杜甫有一首《月夜忆舍弟》的古诗,主要叙述作者对自己弟弟的想念之心,短短四十字却道尽兄弟之间浓厚的情谊和当时政治背景的无奈。引用这首古诗启发学生对内涵的领悟和理解,就从读诵这首古诗开始先去初步理解古诗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什么含义?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等。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之类的课文我们不要过多的以来课外辅导书和翻译现代文,而是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前期知识的积累去认识。

二、从诗歌语言上体现

诗歌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化身,每个人阅读的习惯和鉴赏能力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品读同一篇诗歌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不同的时间同一个人品读同一篇诗歌,心境、意境也都会不一样。这种看似奇妙的感觉大家应该都经历过。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诗歌语言教学,首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什么是诗歌?诗歌的载体和诗歌的分类?只有对这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去品读诗歌、欣赏诗歌、发现诗歌中的美。

(一)了解诗歌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中国古代,讲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它的特点是:第一,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第二,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第三,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第四,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诗歌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导,则学生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诗?什么是歌?如果连这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明白,就太对不起我们中华民族古人的文学宝藏了。

(二)诗歌的载体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当中,现实的很多事物都是带有具体情感的,都可以拿来作为情感的载体,比如说水,可以借以抒发青春流逝之感,也可以抒发离愁,还可以抒发朝代更迭之叹;春草,可以用来写国破家亡,也可以写连绵的春愁;月亮,可以写团圆,也可以写离别;杜鹃,可以写春天过去夏天的到来,也可以写相思之痛;柳树,可是写离别,可以写别后的思念,还可以写春天的逝去;芭蕉,可以写心中的孤独和凄苦;松树,可以写傲岸不群,坚贞不屈;白雪,可以写洁白的情操等。我认为在介绍诗歌的载体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从初中到高中所学的诗歌中,列举几篇来加以说明并从中领悟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怀等。

我觉得为了能够更完整的培养学生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展示组员最拿手和理解深透的诗歌。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把自己所感兴趣和引以自豪的事物、知识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又何不在课堂上为他们搭建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呢!

(三)品读和欣赏诗歌

按艺术表现手法还可分为朦胧诗、讽刺诗、朗诵诗、街头诗等等。诗歌短短几句内容,竟也内有乾坤。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对学习诗歌、散文、古诗词等内容都是不会去关注和有意识的学习他们的分类的,自我感觉这些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之处的,殊不知,诗歌等都有分门别类。在诗歌语言学习中,如果按照上文我所叙述的流程走,学生不仅是容易学习诗歌和善于发现诗歌的美,更是对诗歌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喜爱和熟悉。我们常常叫学生先去阅读课文,就从这第一句话就给学生判定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阅读”。我们学习诗歌是要对诗歌的白话文有所了解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原文,带着品读和欣赏的角度和态度去学习诗歌效果会好很多。

三、结束语

学习好诗歌语言可以从教材方面和诗歌结构常识方面着手,在课堂中点点滴滴都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魅力和美。

参考文献

[1]喻文平.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美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132.

[2]孙晓东.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语言的美育教学[J].新课程(下),2017,(01):229.

[3]胡凌云.析高中语文诗歌语言的美育教学[J].语文学刊,2014,(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