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图片的解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图片的解析研究

兰绍武

兰绍武云南省保山市田家炳中学678000

摘要:历史作为我们对过去的总结与记录,时刻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轨迹。只有学好历史,不断地以史为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深入探索,才能引古通今,抚平未来发展的道路。在信息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历史图片对于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融入进行解析与研究,以期对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图片教学应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种类

1.历史照片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以及历史教师提供的真实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对相应历史事件进行学习,简明扼要,极富冲击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历史教师将历史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信息提供给学生,自然会使学生产生联想与疑问,进而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原因,从而更深刻地学习并理解历史。

2.历史地图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地图这一表现形式让学生理解图中直观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其隐含信息,从而对史实产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理解。

3.历史绘画

历史绘画具有更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或简洁明了、或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了解到相应历史时刻的历史背景与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以及文化修养的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4.历史漫画

漫画作为一种通过普通的线条将事件与事物夸张地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主观表现力,而历史漫画更是将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学生通过对这些历史漫画的观赏及分析可以非常深刻地理解历史,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分析与想象能力大有裨益。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重要性

1.历史图片是文字的重要补充

历史图片相较单纯的文字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是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这些历史图片将历史信息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些生动的历史图片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相应的历史事件中去,引发学生的遐想与求知欲望,与文字相辅相成,使学生从历史学习中受益。

2.历史图片是历史的直观表现

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与传承手段,历史图片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具有比其他表现方式更加直接迅速的特点。而且历史图片对于观察者的学习及理解能力没有太大要求,门槛较低,进而使图片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这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涉世不深的普通高中生快速地领悟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使历史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3.历史图片是史实的有力证明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发展璀璨夺目,历史事件的发生不计其数,单纯通过字面描述很难让人理解与信服,而历史照片就为这些璀璨光辉以及历史史实提供了很好的说明与佐证。这些记录有历史事件事发经过或者文物、遗迹、遗址的珍贵图片,让人们不必再作天马行空的揣度与臆测,而是将真实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扎实、可信。

4.历史图片有助于知识记忆

由于历史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极大的代入感,让历史学习脱离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形象记忆,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的层次性,进而对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融入

1.历史图片要具有针对性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历史图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认真甄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既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又震撼心魄、发人深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率与理解深度。

2.历史图片要具有真实性

历史是对过去的如实记录,让人们以史为鉴,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因此,真实性对于历史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核心属性。缺少了真实性的历史很难让人信服,也就极大地降低了历史的存在价值与借鉴意义,因此,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确保历史图片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3.历史图片要具有逻辑性

高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历史内容相当宽泛,牵涉到的相关历史图片的数量以及种类必然也是不计其数,所以,对于这些历史图片的选择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谓的逻辑性是指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相关历史图片的使用来向学生展示该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使这一系列历史图片的表现力、冲击力以及叙事性大大提高。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反差强烈的对比,可以是时间上连续的代表事件,也可以是对于同一事件不同侧面的描述。

参考文献

[1]杨碧琼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起到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2-35。

[2]徐香峰如何借助历史图片提升历史课堂效果[J].读与写,2014,(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