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季洪光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季洪光

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其中思想教育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应格外关注。中学生正处在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形成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奠定主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期。同时,中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他们求新、求异、求知欲望强烈,辨别是非能力又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而制约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不仅是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问题,更重的是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大问题,所以,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承担起对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与发展的责任,都要努力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工作。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培养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社会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须为其创建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符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1.全社会要力求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尊重的主流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关系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由于他们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犯错误。因此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而减少“非主流”思想意识的影响。

2.学校教育在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当从校园环境、学科教学、团队活动等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行政治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品德培养的多途径特征。重视活动在品德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学校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激发学生德育情感,促进德育目标全面落实。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遵从。

3.外部环境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以对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对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和巨大的。高中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落为失足青年。因此,家长应当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生活中亲自躬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抓住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

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忽视其青春期教育。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中学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青春期教育。家长与教师除了给他们讲解青春期生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

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学生是德育主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够把外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进而促进道德的内化,为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体验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过去仅注重学生道德经验积累,忽视内化的做法,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从人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把外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促进道德的内化。

四、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

如果说理想是辉煌的殿堂,那么意志就是登上殿堂的手杖。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高级心理功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远大的理想对个体健康发展的影响。理想是德性动机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德性动机的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也是人的德性价值的高级形态。它是人的需要的表现形式。德性心理结构的核心、人的意识倾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我教育的方向、目标和长久的动力。在思想品德发展与培养中,必须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引导其为了理想的实现而克服种种困难,增强其抗挫折能力,使其具有顽强的毅力与意志力,为理想的实现而孜孜不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塑造中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不仅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更要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实现自我教育,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品德,从而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