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方法

廖兴琛黄长江

湖北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贯穿德育工作始终,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技能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行纠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德育管理是根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总体要求,对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等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应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加强对德育的管理。

一、夯实德育工作阵地

我们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梨子园工作群、校园广播、宣传栏、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及多网融合的思政教育网络,推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宣传、榜样引路”等系列教育专题。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关于学校发展的微话题讨论、微主题班会等系列教育活动;编辑刊发电子版《梨子园月报》,推介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总结学校各部门工作成果,通报各项工作情况。充分利用微信、QQ群,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深入挖掘学生身边先进典型,并在宣传栏、微信、校园网站上推广宣传,传递和弘扬正能量。

二、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发展之魂,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其实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对学校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能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变得优秀,让优秀的更加优秀,让不够优秀的尽快优秀,让暂时不优秀的开始优秀。教师成为优秀的教师,学生成为优秀的学生,学校自然也就成为优秀的学校。要让优秀成为一种思想、一种目标、一种行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习惯和一种风气,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教师要以博爱的教育胸怀,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优秀。学校可开展校园学生差异性发展评选表彰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激励。同时可开展“一帮一”的扶助行动计划,让关怀之光温暖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可以实行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并对品学兼优学生给予奖励。

三、建设严密的德育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健全全天候学生监管网络,实行行政总值班、学部值日、班主任一日三查、军管办日巡逻夜查寝的监管制度,形成对学生的监管网络,把责任层层分解、层层压实。对学生、班级的考勤、纪律、卫生、学习等每日进行情况通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四、打造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要把学生当自己,对学生多些理解和宽容,平等对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爱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多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拒“后进生”“问题生”于千里之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天性和成长规律。学工处、各学部要定期召开培训会、安排班主任外出学习,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还要实施目标考核,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五、创新德育活动内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强化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引导学生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抓好红色基因传承和地方文化传承。为使德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生命体验和内心感悟,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如红色研学、绿色研学、职业生涯研学等。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传统。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利用班会、早读、课外活动开展讲中国故事、诵国学经典活动。“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传统的传承”,通过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精神免疫力,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参考文献

[1]宗敏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3+2”高职阶段课程体系——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

[2]何树贵袁炼红中高职“3+2”衔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