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应该何去何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中国民间美术应该何去何从

孔令富

孔令富

(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0609)

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在当代仍然具有鲜明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意义;传承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它绚丽多姿,门类繁多,有年画、剪纸、木偶、风筝、蜡染、扎染、绞染、彩印花布、刺绣、织锦、皮影、泥塑、面塑、花模、灯彩、砖雕、石雕、木雕、泥模、土陶、花瓷、香包、布老虎、面具、玩具、竹编、草编、棕编,等等。每一种都各具特色。

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自发产生,以自娱性而存在,以情真质朴和淳美深厚而见长。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自我、重感情的造物观,而民间美术的就是这种感情的最好体现,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成为了历史的重任。

二、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民间美术资料数据库的建立。通过现代化技术利用文字、摄影、录音、录像等记录手段,将现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存录、立档、建立资料数据库。对每一立项的民间美术的作品遗存、应用民俗、分类方式、工具材料、工艺特点、传承谱系、传播区域,以及相关的村落、生活、习俗、地理、气候、物产和民间传说等,都要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查,并建立系统而完备的资料,以利于民间美术的普及传播。目前正在开展这一项目的民间美术门类有木版年画、剪纸、泥彩塑、唐卡、壁画等。

2.民间美术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如果一种民间美术无人传承,它将立即中断。遗产中非物质性的、活态的部分立即消失,只剩下物质性的部分。确定传承人是至关重要和严肃的。比如泥人张彩塑的传统代表作《渔家女》《钟馗嫁妹》及制作技艺,必须得到完整的保留,永久性地传承下去。就像梅派、荀派的传统剧目,必须有一代代梅派和荀派的传人还能够原汁原味地演唱。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适当地给予一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传承我们的民间美术。

3.现代社会商品化传播。民间美术的特点就是独特性、地方性和质朴性,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作为目标之一发展经济,民间美术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民间美术以其神奇的魅力为旅游者所关注,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民间美术的技艺被传播到四面八方。

三、民间美术的创新发展策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没有创新也就无法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民间美术以更活跃的形态,更贴近现代社会生活并与之相和谐。通过对比研究,大体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改革。

1.民间美术要有创新精神。思想必须与时俱进艺术才能够发展,艺术本身随着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民间美术形式的认识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美术形式只有植根于现代生活的土壤,才会重新被社会大众接受认可。春节时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生肖剪纸”,这也是一种创新。

2.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传统的民间美术的继承方式过于单调,仅仅是师徒、父子相传。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年轻一代人很多对民间美术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地对民间美术的继承方式进行改革,及时与学校教育结合,培养新时代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对民族宝贵文化的继承是很有必要的。

3.与现代艺术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民间美术来源于原始的劳动技艺,是最为朴质、淳朴艺术。底蕴深厚是一切艺术的基础,不论历史上的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宗教艺术,还是现代艺术设计,它们都应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民间美术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们在追求单纯、概括、简洁的手法和表现真诚、直率的情感时却有极为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这也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的艺术化反映。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会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中新萌芽的民间美术,会以新的材料和艺术形态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华民族的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内核,即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出版社,1990.

[3]刘道广.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