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刘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刘娜

刘娜

◆刘娜陕西省志丹县沙道子小学71750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人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一、要从改变守旧的教学思想入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要领是:1.要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浓厚的学习兴趣。2.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要考虑学生有接受消化的可能,又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解决实验和实际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启发式方法的实施应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既可通过教师讲授学习,也要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教师不要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4.教学活动不必拘于公式化,要灵活掌握。

二、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尤其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只有具备丰富的表象才不会使想象枯竭。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入手,也可采取智力游戏的办法来启发学生思维。例如,用几根火柴组成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取走一根火柴,是否能组成6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图形呢?(火柴不能折断,也不能弄弯)

这类问题学生若被固定的观念束缚就解决不了,如果采取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就消除了定势的干扰,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此外,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他们,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一旦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被激发起来,其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事业心,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险精神等。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和及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应注意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评或挫折而气馁,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同时,当孩子对老师和家长表现出不顺从的时候,不要不加分析地一概斥责为“不听话”、“不懂事”,而要客观地加以分析。因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人,在他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领域中往往是不受习俗束缚的不顺从者。创造的火花就蕴藏在鲜明的个性中。

四、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的良好情境。比如,对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地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提问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敢问”到“善问”这个飞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题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及时引导求异思维,从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如“畅想课”、“欣赏课”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通过采取一系列方法去营造良好的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初步的试探,可始终未得到较理想收获。这些是我平时教育教学的小感触,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