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Ⅰ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临床观察

任波曾荻洵陈建军

任波曾荻洵陈建军

(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医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采用Ⅰ期切开挂线加术后坐浴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165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65例肛周脓肿全部治愈。结论Ⅰ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可避免简单切开引流导致继发肛瘘而需二次手术治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肛周脓肿挂线Ⅰ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301-01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绝大部分来源于肛腺处,其特点是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多形成肛瘘。以往多采取单纯切开引流,而忽视了原发病灶,即肛腺内口,导致肛周脓肿反复发作或形成肛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对165例肛周脓肿(肛腺源性)患者采用Ⅰ期切开挂线术加术后坐浴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肛周脓肿(肛腺源性)165例,男126例,女39例,年龄16岁~65岁,平均28岁。其中浅部脓肿106例,深部脓肿59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采用骶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体位均采用截石位。直肠指诊仔细查清脓肿走行及内口位置,以皮肤最隆起、波动最明显处为中心呈放射状切开,以止血钳插入脓腔,撑开止血钳,排出脓液,术者食指探入脓腔,分离间隔,消除死腔,充分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再寻找内口:右手持末端绑一橡皮条的探针,沿切口基底向肛内方向探查,左手食指探入肛内协助,如内口已破溃,则顺利将探针引出;如内口不清,寻找困难,可探查左手食指与探针之间的最薄处,即为内口所在通。在内口处穿出探针,经肛内拉出探针让橡皮条两端合拢后牵拉,在切口处用7号丝线结扎橡皮条挂线。创口填塞碘仿纱条包扎。

1.2.4术后处理术后24h可排大便。排便后取除碘仿纱条,创面每日换药,早期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用双氧水、盐水冲洗创腔,并嘱患者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若手术后10d橡皮条仍未脱落,说明结扎橡皮条的丝线较松,需要再紧1次。

2结果

165例术后20~60d创口愈合,肛门功能正常,排便控制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无复发。

3讨论

肛周脓肿若来源于肛腺处,则多形成肛瘘,临床最常见。也可以认为肛周脓肿(肛腺源性)和肛瘘是肛管直肠炎症的不同病理过程,是不同时期的表现,脓肿是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1]肛周脓肿诊断一经确立,即为急诊手术指征。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过去常采用单纯切开引流,待后期肛瘘形成后再次手术治疗。两次手术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现在仍有不少学者主张这种治疗脓肿的手术方法。其中以英国圣•马克(st.marks)医院的Lockhart-Mummtry为代表,他们主要认为急性期炎症重,脓肿扩展方向及范围不易查清,内口定位困难,此时手术损伤大,难于保持肛门功能[3]。笔者认为肛周脓肿(肛腺源性)行Ⅰ期切开挂线术是可行的,疗效是可靠的。既可以防止感染加重,又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这符合患者的要求和希望。只要术中处理正确,成功率非常高。手术原则是充分切开引流,正确寻找并处理内口,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灶,从而根治肛周脓肿和防止后遗肛瘘。

Ⅰ期切开挂线术是治疗肛瘘常用的方法。[4]将挂线疗法应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是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延伸,由于挂线的紧缩,逐渐扩大了内口和引流通道,能确保引流通畅,又有利于肉芽组织从基底部生长。由于挂线的紧缩刺激使肛门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边离断边修复,不致使括约肌急剧离断,故无出血和肛门失禁的危险,最后断开内口而脱线,不易造成假性愈合,从而消除了原发感染内口,失去了形成肛瘘的基础。

能否准确找到肛周脓肿的原发病灶(内口)是预防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的关键[5]。齿状线上的肛隐窝是肛门直肠感染的发源地[6],所以要在齿状线上的肛隐窝去查找内口。正确寻找内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肛内触诊:在内口所在的齿状线上,往往可触及小硬结或凹陷,或压痛明显;(2)肛镜检查:对内口已破溃,肛内溢脓的患者,可用肛镜查找原发感染内口;(3)探针检查:对内口未破溃患者,肛镜下发现红肿深大的肛窦,可用探针探查确定内口。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前方,其内口常在直对切口的肛窦上,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后方,其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线肛窦上。[7]在寻找内口时动作要稳准轻柔,挂线要与内口在同一方向或超过已溃的原发内口之黏膜穿出。切忌粗暴、盲目乱探,以免造成假道。

综上所述,Ⅰ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由于术中同时处理了感染的内口,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以一次性根治,绝大多数病人因不后遗肛瘘,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肛周脓肿(肛腺源性)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刘长松.肛门直肠周围脓肿52例根治性手术经验[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663-664.

[3]李春雨,张有生.实用肛门手术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3.

[4]李春雨,聂敏.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门后位马蹄形脓肿86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5):21.

[5]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4.

[6]DELORENZID.Anorectalabscessandfistula[J].TherUmsch,1997,54(4):197-201.

[7]张东明.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第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