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赵化周

赵化周江苏省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22206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小学学困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摆在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成因应对策略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周边有近十个村庄,大部分家庭靠一亩三分地过着虽不富裕但还充实的生活。随着经济开发很多土地被征用,以往靠天吃饭、靠地生活的现状被打破,许多心怀梦想的家长纷纷外出打工,留下了孤寡老人和儿童。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发现现在的学困生每个班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为什么现在学困生越来越多?学困生的成因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关注,现将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分析

1.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亲戚生活,这些孩子像“根草”。爷爷奶奶年纪大,精力有限,很多都是文盲,所以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这些孩子的家庭作业经常不写,偶尔迫于老师的压力完成了,也是草草了事,丝毫没有质量可言。久而久之,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习惯。

(2)单亲家庭。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但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和人际关系都产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了解体。“对于学生(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创伤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这种家庭的孩子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奇。

(3)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的许多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认为孩子送去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回家后不管不问,即使问了也是简单的“作业完成了吗”、“考试了吗”、“考了多少”、“班级多少名”……还有些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稍不顺心,孩子便成了出气筒,不是拳打就是脚踢,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话再也不敢向他们倾诉,与父母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甚至让孩子变得孤僻、自卑、暴躁。

(4)过分的溺爱。这些家长一味地纵容孩子、迁就孩子,知道孩子错了也不去纠正,对孩子千依百顺,深怕孩子吃了苦、受了累,放松了教育,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这类孩子学习不刻苦、不坚持,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督促,长此以往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困生。这一类主要表现在低年级。还有的家长看孩子写作业辛苦,干脆代而劳之。

2.学校因素

(1)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十多年,但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导致中小学一切以成绩论成败,考量教师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成绩,因而广大教师充分施展“盯盘补”的绝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机会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其他方方面面的教育。学生失去了纯真的童年快乐,整天在枯燥乏味的练习中疲于奔命,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大量的作业也压垮了学生,使部分学生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这些学生即使暂时的成绩提高了,事实上各种能力丝毫没有得到发展。

(2)恨铁不成钢。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我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爱孩子就是爱祖国,我要把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之情,倾注到我的学生身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是啊,当今社会,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爱祖国就要爱孩子,就要爱教育事业,真正使自己学生成为“钢”。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却各有不同,虽然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但恨铁不成钢之心态导致他们在教育行动中对学生进行谩骂、讽刺、羞辱,甚至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初衷都是为了教育孩子,可冥冥中是在残害一个正在成长的花朵,导致学生讨厌老师,产生了厌学心理。很多老师也意识到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教学能力有限,只能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叹。

(3)评价的因素。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社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反而加剧了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

3.学生因素

(1)智力因素。部分学困生的确在智力方面不如其他孩子,同样的练习作业,一般孩子十分钟完成,而他们却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同样的新授内容,一般孩子通过预习和在老师的精讲点拨下很快就豁然开朗,而他们却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一句简单的话语,他们却半天说不清楚。开始时,老师还满怀信心,充满耐心地教导,时间久了,就听之任之,成了学困生。

(2)习惯决定成败。大部分学困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玩,看看动画片,在网上冲冲浪,和邻居小伙伴做游戏,把作业、温习功课早抛到了九霄云外,到了睡前才做刻苦埋读状,少写、漏写、不写成了家常便饭。上课时也是心猿意马,发呆走神,做小动作,整个一个哈欠连天,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是左耳听右耳冒,甚至和老师“对着干”。课间时,却生龙活虎,皮闹时更成了“智多星”。

(3)学生基础差。由于起始阶段某种原因致使一个知识点没跟上,又没有及时补救,日积月累,越来越差。我班阅读能力低下的几个学困生很多都是一年级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影响到了识字量,给阅读带来了困难,进入中高年级习作水平更是一落千丈,此时再想补救难度可想而知。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改变认知

这里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他的儿子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看上去,样子有点怪。他却不像有些父母,将这样的孩子寄养到乡下,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他去哪里总是尽量带着儿子,迎着别人怜悯的、轻蔑的或者是大惊小怪的目光。一路上,他对儿子讲许多话,指着让儿子看这看那,不厌其烦地教他、夸他、启发他。

儿子后来就迷上了画画,一路上所见,回家都能描摹下来。儿子画的那些人物和景物,与别人眼中的完全两样,但出奇的准确,是本质的准确。尽管如此,智障仍是智障,儿子无法独自在家,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能单独外出,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个儿子现在已经20多岁了,他也过了知天命之年,老了。好在下面还有个女儿,女儿是健全的,15岁,在澳洲读书。多年以来,他从未停止过为儿子寻医问药,希望治疗或改善儿子的状况。亲人、友人、同事也都对此报以关注,时常给他提供一些信息、偏方。忽一日,他获知一个好消息,说是有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但手术是有风险的,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他十分谨慎,咨询了许多专家。专家说:成功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术后,你的儿子智商将明显提高,起码生活能够自理;失败的话,他连目前的智力也要丧失殆尽。

他与夫人商量了又商量,权衡了又权衡,倾向于做。他们想,等自己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这个傻儿子,谁来照料他呢?正犹豫,这件事让远方的女儿得知了。女儿就在越洋电话里哭了,又写来一封长长的信。女孩责问父母:为什么要给哥哥动手术,哥哥现在不是很好嘛!

做父母的震惊了。他们从未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亲友那么热心地为儿子治疗,都是基于一个缘由:这孩子不行,要竭力让他更好一些。而在15岁女孩的眼里,哥哥——很好。从小到大,她对这一点没有疑义。原来真正接受了他的惟有她。难怪在哥哥画的所有人物中,妹妹最乖。

作为最疼爱、最关心学困生的父母、老师,要真正地认识、接纳他们,正确看待他们。多一丝信任,少一份怀疑,多一点包容,少一些斥责,多一点耐心,少一份急躁,他们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

2.树立自信

教学时要为学困生设计有一定坡度的问题、练习,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享受成功的喜悦;班级管理中,可让他们担当一定的职务,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各种活动中,要尽量让他们成为焦点人物,树立正面形象,融入班集体中,找到合作的快乐。

3.转变角色

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要教育他们敢于正视失败,善于寻找失败的根源,鼓励他们耐心对待多次失败,从失败的“反复点”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探索成功的方法,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磨练学困生的意志。

4.互助互学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把互助、竞争意识有机统一,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温馨、和谐的小环境,安排成绩优异学生与学困生同桌,引导其观察别人的优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纪律性;改变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各方面都产生质的飞跃。各组同学在学习、性格、爱好上进行互补,共同进步,营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

5.家校联系

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在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改掉其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荀子在《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在爱的点滴中让学困生成为永远的记忆。给“我”一点滋润,“我”将还你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冯刚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8344/785831.html.

[2]刘小菁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http://www.pep.com.cn/xe/jszx/jxyj/jxdl/200606/t20060627_257471.htm.

[3]王慧敏浅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教.http://www.thjy.org/wanghuimin/upfolder/file/633366857624843750181.doc.

[4]杨兵富浅析“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http://www.xzjy.net/ArticleBoard.asp?ArticleID=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