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接合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面临的困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试论城乡接合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面临的困局

王菊芳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惜福镇小学26610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把我们带上了新的发展轨道,到处是繁荣的景象。然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远远滞后,学区内学校严重不足,适应不了城市扩张和人口膨胀的需要,适龄儿童入学难凸显。师资缺编严重,导致诸如品德与社会小学科因缺教师而半开设的现象。学生诸多待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落实不了。

下面是我们对城乡接合部小学品社课程开设情况的困局调查。

一、当前小学品社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受大环境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入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学校容纳学生显得捉襟见肘,教室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师严重缺编。品社课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往往由年龄较大人员担任这门学科。这就造成了品社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担任品社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社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在外出参加观摩、听课、学习上,就显得不积极主动。这是制约学科发展的因素之一。

2.思想陈旧,脱离实际生活。多数兼任教师对品社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把品社课上成了语文课,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社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传统教授法的居多,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冲击品社教学。品社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这些现象导致一二三年级品社课常常被语文数学占用,四至六年级品社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忽视了情感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1.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把资金重点投入到新建学校和聘足任课教师上,让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学校不能再出现诸如代课教师现象。削弱因长期考试造成的语数英大学科和品德、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以及综合实践、地方与校本课程小学科现象。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创建办学特色工作上,加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就显得愈发重要和必不可少。

3.加强学科整合,把国学和传统文化引入到品社教学中。教师应当具有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的能力。品社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于教材各个具体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这样才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再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一些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等也是适宜的,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精练,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

4.转变观念,让品社课成为学校育人主阵地。信息时代,各级教育部门加大小学科开课检查力度;同时组织学科教师广泛参加品社学科培训、观课、先进教学设备与教学的应用;学校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社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职教师从事品社课的教学工作,让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教学案例、手段、课件、方法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5.课堂教学宜多方位、多角度、激励性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配套。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广阔的教学阵地,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到社区、到工厂,交互的动态讨论,多样的情景表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快乐中领悟内涵和道理,达到育人的目的。三到六年级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开展同位、小组等形式讨论,在进行汇报时,教师给予学生或者小组以适当评价,把课堂评价与学校和班级评价结合,育人的方向就会更明确。

6.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多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品社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