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与小学体育课程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拓展课程与小学体育课程的结合

岳明艳

岳明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300457

【摘要】目前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带动下小学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为此在体育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拓展课程作为一种从心理及体能两方面共同进行训练的方法,可以改善原有的体育教育中只注重体能训练而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情况。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将拓展课程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将拓展训练的优点带到体育教学中,为此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拓展课程;小学体育课程;可行性;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47-01

拓展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根据拓展训练的内容,其可以从心理、人格、体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并且其内容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富创新性及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拓展课程的融入需要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拓展训练方法,使小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从而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一、在体育课中应用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及适应性,给予学生更好学习环境,而拓展训练属于一种野外生存式训练,其内容与体育课程有一定的交叉性,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学习体验。

1、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目前在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集体意识较差及身体素质较差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现今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拓展训练需要小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用此种方法可以锻炼小学生与人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性,并为其身心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使小学生可以拥有健康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其主要以训练小学生的体质能力为主,课程内容多为集体性的体操、跑步等,这种固定化、公式化的体育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因此会出现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又不愿意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而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富有多变性,在体育课程中应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及积极性,小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内容中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其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课程知识及锻炼内容,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二、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1、符合体育新课标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学不但要传授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授健康与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可磨练学生意志,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从而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因而,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既符合体育新课标标准的相关求,也是探索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2、符合实施创适教育的精神

创适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学方式方法。拓展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完善人格品格,增强团结合作精神等而创设的系列训练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是贯彻创适教育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因此对事物的学习热情往往感性大于理性,兴趣的作用直接影响其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需要结合其心理特点增加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及环节,充分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引起小学生探索教学内容的兴趣,以此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育性原则

拓展课程应用于体育课程中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学生“玩”,而是在于学生“学”,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学的作用,通过充实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更愿意配合教师完成学习目标,达到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适应性原则

在进行拓展课程项目设计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承受能力,其室外项目内容不应过难,并根据小学生性格需要来培养其品质人格,适应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素质要求。拓展训练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在实际中可根据学校所具备的设施及场地情况进行项目的合理安排,从而保证训练的顺利展开。

4、安全性原则

安全原则是拓展训练中最主要的原则内容,由于拓展训练主要是指室外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其不同于原有的体育课程统一的特点,因此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更多,为此教师在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并时刻关注活动开展情况,做好安全工作。例如,体育拓展课程中会使用一些器材设施,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前的检查工作,并且在活动中,要密切关注活动的进程,做好各种保护措施,确保活动开展的安全。

结语:在小学体育中融入拓展课程是一种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优点上文有着详细的分析,对于拓展训练的切入需要掌握适当的方式,以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体育教学打开新的局面。在现代社会,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拓展课程的应用从身心共同训练的角度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国平.拓展培训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3);

[2]凌启华.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18):86-86;

[3]夏光祥,张歌,尹伟,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