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探析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苏艳花

苏艳花河北省威县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

摘要:经过几十年来图书馆人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上,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相继出版,使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不断得到拓展。但在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自传入我国以来,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求索历程。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人类对图书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伴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面对着新的社会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还是专业技术都需要有新的探索,以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一、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图书馆学得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声音,即认为对以描述客观规律为己任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而言,不应该有各国自己的特色,因为特色太多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图书馆学的理论原则,特别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只是用于本国,不适用于大多数国家,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对于这种认识,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分析。一方面,基础理论不同于应用理论,它主要用于解决人们在从事图书馆事业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基本认识问题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问题,所以,就应当充分认识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由于人们认识有关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情景不同,解决问题的宗旨不同,掌握相关信息素材的齐全程度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自然会出现认识结果的不统一和多样性;同时由于图书馆现象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等因素的影响,也造成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多样性和不统一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通过各种学派和相关问题的理论争鸣,在一定时期,图书馆学界对某些基础理论的理性认识会出现暂时的统一现象。但是,应当看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的这种统一的现象只是相对的,而且通常情况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所掌握的信息素材的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局部的统一和平衡往往会被人们所突破。

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困惑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许多人,包括图书馆界内和图书馆界外的人们,都毫不迟疑地断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在事实上,从图书馆学诞生之日起,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成为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一时间顺序,我们可以把图书馆学关系研究对象粗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图书整理说。图书馆学这一名称首先是由德国人施雷霆格在1807年提出来的,因此他被誉位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二是图书管理说。图书管理说也是早期图书馆学思想之一。三是知识信息交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信息交流日渐趋繁,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纷纷问世,情报学也从图书馆学这个母体中剥离出来。四是信息资源说。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兴起了一个新的专业术语“信息资源管理”。五是知识组织说。知识组织的概念产生较早,1929年英国分类学家布利斯曾出版过《知识组织和科学系统》和《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两部著作,对知识组织进行了阐释。六是图书馆事业说。“图书馆事业说”20世纪后半叶在我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至今他仍是一种主流意识。

三、关于图书馆基础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般认为,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却是常青的。这是用来说明理论如果失去实践的土壤,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所以,图书馆基础理论建设和发展必须注意同实践的关联性,始终保持引领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①注重研究实践之中具有普遍性的、影响较大的理论问题。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以往似乎已经得到圆满回答的基本问题,目前又重引发了图书馆学术界的反思。诸如来源原则的概念化问题、文献的生成与运动规律问题、图书馆法制化问题、图书馆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角色问题等。理论的突破,往往就出现在对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图书馆现象的重新思考和探究过程中。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的新陈代谢,不断地对变化着的现象作出反应和说明,形成新的理论思想,指导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并探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而言,存在着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注意系统内部问题的研究多,关注环境影响的问题少。其次,只注重概念的炒作,不注重对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再次,注意对自己的成果的炒作,缺乏创新意思。③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注重端正学风和学者团队的建设。反思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的学风问题,基本是好的,然而有一些同志的学风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一是华美词藻堆满篇,务实的东西找不到;二是理论讲了一大套,实际工作不需要;三是国外理论一大套,不知中国要不要;四是文章从上大而玄,内容空洞无实效。子所以会出现这些学风问题,其原因十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我们自身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修养问题,同时也有不良环境问题。只有端正学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务实学风,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才能培育出适应实践需要的图书馆学术理论果实。最后,我们应当重提一下学术问题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术问题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对持有不同思想观点的同志实施不平等的攻击,更不能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对于一些较为偏激的学术思想,应当给与正确引导,并客观地指出其观点中的合理成分,以及值得商榷之处。

总而言之,新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应从宏微观两方面同时进行。宏观研究重在对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这包括对历史基础的总结和对历史起点与历史高度的确定;根据历史背景对理论图书馆学研究视角加以调整;对研究内容加以丰富与更新;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微观上研究则在宏观研究整体思维的基础上,对当代图书馆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纵深层次的理论研究,通过此类问题的解决推进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不断走向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