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灵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让课堂充满灵性

祝佩华

祝佩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公祖小学4422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里写:“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问题有多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问题更有效,使课堂更灵性。

一、教师是有效提问的引领者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置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使他们急于弄清楚的问题,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上。

二、学生是有效提问的践行者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收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提问是互动式教学区别于灌输式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学生自己提问,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消除它们的紧张感,给他们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引导他们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

1.课题——提问的开端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题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时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首先带上问题开始读书,产生好奇和探求之意。

2.重点——提问的精髓

打蛇要打七分,因为这是要害。质疑也要切入要害。有些词句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质疑重点,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我们平时教学中,总爱瞻前顾后,担心学生这个知识没学会,那个方法没掌握,这也要讲,那也舍不得丢,于是,整节课下来,老师身心疲惫,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谈何有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所谓“小疑则小获,大疑则大获”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学生思考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渐渐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再通过读书释疑,学生的思维一次一次地被激活,他们自然进入了课堂,进入了情境,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课堂的效率不就提高了吗?课堂不更有灵性了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闪烁智慧光芒,才能有一堂堂生动活泼,行云流水的灵性课堂,创作出一件件充满灵性的精美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