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探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何志光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何志光

摘要: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更加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之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有效性;措施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首先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进行分层

为了落实分落实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充分、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学习成绩,在保持原班级组织和学生原座位不变的件下,调整课堂教学与课内、课外指导方法,实现面向全体,分层达标的目的。分层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如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风格、方法和个性特长等)。分层采取显性分层的方法,遵循分层意义解析、学生自评选择、师生协商、动态调整的步骤。将全班学成A、B、C三组。A组为学习有困难,较差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组为中等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组为学有余力,优秀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

三、有效的备课分层措施

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以及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低层(C层)次学生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B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D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如对A层学生,可设计些灵活性强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略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尽量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即可。

四、教学方法的分层

课堂上,教师发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能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正确地思维;教师针对性的题目解答能够解除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教师的鼓励能够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的信号。因此,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教师发扬分层教学意识,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解题。笔者在教学中开展提问环节时,通常将简单的问题,如概念性的问题,交由C层次的学生回答,以提高该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对于中等难度的问题则交由B层次的学生回答;而对于逻辑性较强、思维广度较深的问题则交由A层次的学生回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下,学生们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课堂解题环节也能体现课堂上的分层教学理念,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如笔者在“不等式”的课堂练习环节中,要求A层学生掌握诸如(x+1)2-(x+2)≥0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符号的变化对不等号进行相应的变化,并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要求B层学生掌握诸如2(1+x)-3x≥0之类题目的解答,比起A层学生来说缺少了复杂的计算环节;而C层学生要掌握的是简单如2(1+x)≥0的不等式计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不同难易程度的习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数学的个性化学习,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评价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六、考核教学的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后,考核手段也要随之更新,要改变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和观念。在平时每个单元知识点的考核中,要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试题的内容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主,时间为一课时,随堂测试,如未合格的学生就是下单元中第一层次教学对象,必须参加第二次类似试题的考试,直到合格为止。这种考核方法,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明确了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2】凌遗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