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诗经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策略探究

杨蕊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杨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诗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诗经文化发扬光大,必须从娃娃抓起,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尽早认识、了解诗经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谈将诗经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经文化有效融合

《诗经》是一种总结人们生活的伟大书籍,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学开启了一种范式:在时间的河流里,好的诗,乃至好的文学,最终都和时间有关,它们从各自狭窄的山谷涓流而下,汇入更为广阔的时空海洋,经流不息。在今天我们教学中诗经文化为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民族不断发展、祖国更加昌盛繁荣的源泉。语文,作为一种教学基础学科和文化的载体,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教学的现状,传承古人的文化精髓,把《诗经》文化渗透在教学其中,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综合不同的教学手法,采用一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的诗经文化,以达到推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入诗经文化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诗经》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劳动与生活,是文化进步的一面镜子。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发展的历史中,它的经典文化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紧迫任务。

2.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语文素养也来自于生活之中,语文教学就是把民族文化融合在教学中。就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更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

3.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理念的全面实施,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诗经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

二、小学语文融入传统诗经文化的有效策略

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来丰富我们教学内容,探索出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中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体现到一下方面:

1:在教学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课堂是教育中的载体。要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开设这样的课程。从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懂得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之前教育部也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学校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是吸取民族文化养料具体方法。《诗经》作为民族文化的经典内容,我们在课堂中选择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名篇让学生去阅读,就更加全面的发展民族文化,教学中只有走进课堂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掌握。

2:将《诗经》文化融入课程。在教学中《诗经》文化要适应小学教学的特点。就要把诗经文化与现代学生知识的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中的艺术之美。我们把《诗经》在课题融入中通过诗经的风俗民情内容的经典诗歌,组织学生阅读,同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厚的了解。达到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3.营造语文课堂中《诗经》文化学习的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上穿插《诗经》文化。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诗经》阅读的韵味到对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了解民族文化的价值。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多一点原本属于它自己的靓丽与芬芳,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4:将《诗经》文化贯彻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品德形成离不民族文化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民族文化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把《诗经》中的好的文章,来阅读竟赛,在不同的形式阅读中来贯穿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之美。

5.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查即开展调查考查活动。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③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以及某些地名的由来。④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2)写即在调查考查的基础上,编写有关家乡文化的小册子。如《奉新民间故事》、《奉新风俗习惯》、《奉新地方文艺》、《奉新名人故事》、《奉新名胜古迹》等。

(3)宣即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①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或网页张挂在学校“艺术长廊”中或校园网上,宣传自己的家乡。②为社区群众策划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③开展主题为“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的演讲会,引导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

6: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方式。在教学中不能单一的课堂教学,要教师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教学研究。在学生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早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诗经》,一学期开展朗读比赛等活动来把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教学上我们只要开动脑筋吧课堂贯彻于民族文化,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融入诗经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自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萍.趣味导向有机融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

[2]张房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课外语文: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