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

刘锦玉

刘锦玉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7-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互动式教学也逐渐地被各中小学教师所认可和采纳,并且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进而改善了教学效果。它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教学互动呢?从其含义看出,互动不仅仅包括师生间单纯的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所以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情境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近几年丰南区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我确定此研究课题,目的是:提高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确定了“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的课题实验方案,并且通过实验研究,提升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并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何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提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分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我每次分别对高一年级5班50学生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每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学生250份,收回调查问卷250份,从中收取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能反映出学生的状况和的一些具体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前期调查结果:新课标的倡导下,我校创设一切有利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学习,同时,还主动争取与其它课改兄弟校横向交流的机会,汇聚个体创造与集体酝酿的合力,钻研教材,物化理念,形成自己对新课标理念的先行感知与领悟。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位数学教师心中。但通过调查发现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提问形式存在很深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学生质疑情况令人担忧,我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体现实验效果我们确定了1001,1003,1005,1007为实验班级。

2.中期调查结果:通过3个月的努力我调查了高一年级的实验班级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提问的次数情况:每节课被提到的占8.8%;经常被提到的占49.6%;偶尔被提到的占25%;很少被提到占16.6%;从来没有被提到占0%.同时,我又调查了高一年级的实验班级在数学方面向老质疑的人数:20人以上的班级有1班;10—20人的班级3班。从实验班级调查的调查结果来看已取的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说明“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是确实可行的。

3.后期调查结果:通过中期的调查我们教研组决定在高一年级中推广,又作了后期调查。我调查了高一年级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提问的次数情况:每节课被提到的占10.3%;经常被提到的占60.5%;偶尔被提到的占25%;很少被提到占4.2%;从来没有被提到占0%.同时,我又调查了高一年级的实验班级在数学方面向老师质疑的人数:20人以上的班级3个;10—20人的班级8个班。4—10人的班级有3个。0—3的班级没有了。最后我还调查了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完成的占90%以上。通过我们课题组一年的合作探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要做好“师生互动”

以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就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这样一节课下来并不能学到太多的东西。而且,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厌倦,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开小差,打瞌睡,甚至逃课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心。

(一)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绝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动“或学生被动的动”,而要通过教师对学生深入地了解,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来展开互动。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可以首先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三角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对三角形的认识来猜想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进而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了师生互动。

(二)积极创设情境,使师生互动更具活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上课伊始便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因,同时使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课堂营造出开放的教学情境和民主宽松的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敢于挑战权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师生互动更具活力。

(三)遵循民主平等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增强师生互动。

互动教学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有着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存在差异,同一个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防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严厉的形象,要运用恰当的表情和语言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肯定。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就可以打动学生内心,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尊重学生,便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进而才能真正地与学生走到一起,促进师生间有效互动。

三、教师应搞好课堂上的“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在课内相互讨论、交流,让他们灵感的火花相互碰撞。作为学生在过去总是扮演一个纪录员的角色,现在新课程观念要求把这种被动行为变为主动。我在每节课可以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分组讨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达成共识

教师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就要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数学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期中的师生互动更是如此。为探寻理想的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状态,我将和同行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践履,不断反思的同事,也等待专家的点拨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