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诊断

徐宇崇刘荣华赵志刚

徐宇崇刘荣华赵志刚(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31-02

【摘要】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CT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子宫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术前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2例合并子宫体积增大者第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1例囊性肿块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巢囊腺肿瘤易混淆,须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仔细分析其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celltumoroftheovary,GC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研究发现58%存在DNA复制错误的基因缺陷),具有早期治疗预后好、晚期易复发的特点[1],笔者搜集本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现将CT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7年3月—2012年5月CT检查发现子宫附件区囊性、囊实性病变的病例148例,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为GCT的5例,年龄39~62岁。以下腹不适、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超声首检发现盆腔肿块进一步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

1.2方法

使用GEBrightSpeedElite16层CT,4例行平扫加增强,1例直接增强,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1.5ml/Kg体重,速率2.5-3.0ml/s,动脉期35s,门脉期65s,层厚、间隔均为5mm。扫描完成后以层厚1.25mm,层距0.625mm进行薄层重建,传至GEA.W4.3工作站多平面重组分析。

2结果

2.1手术病理结果

5例GCT均为单侧,肿瘤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最大径4.0-10.5cm,4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单一囊性肿块(术前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1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

2.2CT表现

平扫可见附件区边界较清楚、包膜完整囊实性肿块4例,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囊性低密度区无强化,1例子宫见不均强化灶。无分隔单囊性肿块1例,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5例病例盆腔均无肿大淋巴结,1例见少量腹水。

3讨论

GCT是来源于卵巢性索及间质组织,由卵巢性索的颗粒细胞及间质的衍生成分如纤维母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组成。为低度恶性功能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颗粒细胞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5%,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卵巢颗粒细胞瘤为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75%以上的颗粒细胞瘤具有分泌雌激素功能,部分颗粒细胞瘤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分为成人型(adultgranulosacelltumot,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granulosacelltumor,JGCT),两者发病率分别占GCT的95%和5%。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大约5%发生于初潮前,30%左右发生于育龄妇女,其余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979年由Scully首例报道,大约44%发生在出生后至10岁以下,34%发生在10~19岁,19%发生在20~29岁,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以前。曾有报道1岁女婴发现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GCT95%为单侧性,肿瘤体积差异极大,多数为中等大小,平均直径12cm。肿瘤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但有10%~15%可有自发破裂,质地硬、韧或软,可为囊性实性或两者兼存。肿瘤切面最典型的外观为相当大的多囊性、半实性肿块囊内液多为水样、血性或胶冻液。内含水样清液与浆液性囊腺瘤类似。成年型颗粒细胞瘤中,镜下肿瘤细胞排列为多样性,滤泡规则无黏液。细胞黄素化少见,细胞核呈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不多见,常见卡-埃氏小体(Call-Exnerbody)。本组5例病例中4例为囊实性,囊实性肿块可能为GCT的常见征象,其形成机制有学者认为是颗粒细胞瘤不断液化坏死造成的结果[2],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与其CT表现相似,但浆液性囊腺瘤壁薄均匀一致,乳头状软组织突起及厚壁不多见,粘液性囊腺瘤壁较薄但不均匀,囊内常见由多个细条样间隔所形成的多个小囊,囊内可见子囊是粘液性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3],囊腺瘤实性成分较少,血供不丰富。浆液性囊腺癌半数双侧发病,显著特点为囊壁上有明显乳头状突起,且常伴有腹水。粘液性囊腺癌肿瘤常为多房,囊内见乳头状增生,表面光滑[4]。大多数GCT分泌抗苗勒激素(AMH)和雌激素,可进行血清相关激素的测定,内容包括AMH、FRP、β-hCG、AFP、LDH、雌激素、睾酮、雄烯二酮、DHEA、CA125等,大部分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血清雌激素浓度升高,月经异常,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有文献报道80%的GCT病例出现子宫增大及子宫内膜增厚,2~3%合并子宫内膜癌[5]。而卵巢囊腺肿瘤患者月经一般多无异常,子宫改变不如GCT多见。

综上所述,卵巢颗粒细胞瘤少见,且CT表现与盆腔其它肿瘤类似,但其CT表现还是有一定特征,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有助于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袁海琳,曾华英,陈亚梅,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3):203-205.

[2]KoSF,WanYL,NgSH,etal.Adualovariangranulosacelltumor:spectrumofsonographicandCTfindingwithpathologiccorrelation[J].AJR,1999,172(5):1227-1233.

[3]强金伟,周康荣,廖治河,等.卵巢囊腺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53~256.

[4]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16-317.

[5]ZaloudekC,GompelC,SilverbergSG,etal.Pathologyingynecologyandobsterics[M].Philadelphia:Lippincott,1994: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