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漆世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漆世平

漆世平

漆世平(四川省纳溪中学校四川泸州646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7-016-02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基础实验,又有探究实验,还有课外实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并学以致用。但在实际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少老师由于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或受学校条件的限制,生物实验课往往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一旦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结合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实验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开始实验前,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生物实验课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我结合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都有饲养动物(猫、狗、鸡、鸭)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为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的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从动物的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这是动物的一种先天性行为;如果在动物和食物之间有某种障碍,使动物不能径直走到食物所在之处,动物会不会绕道到食物处去取食呢?如果会,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做到呢?同一种动物需要经历同样的次数才能做到吗?"三个问题涉及到的情景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同学们都目睹过动物的取食,但没有思考和探究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于是大家摇摇欲试,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精心组织,规范操作。

(一)根据"同组异构,异组同构"原则,组建生物实验小组。

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很多实验是分组实验,上好生物实验课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建好生物实验小组。组建生物实验小组时我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来自于城市与农村等参数将全班按6人或8人一组分成几个生物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大家选定一个大组长,2个小组长,大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小组的课堂活动,小组长负责纪律。

(二)认真预习,规范操作。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分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分组预习时,我往往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如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我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每一个实验步骤,学生经过讨论,将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归纳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又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对光环节,许多学生掌握不好,我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将对光概括为:一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转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三转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这样由繁到简,学生易记易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同学掌握实验技巧,规范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特别是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实验步骤,我首先通过微视频动态演示,然后实行"兵教兵":我指导大组长,大组长指导小组长,小组长指导组员,这种"兵教兵"适于一些观察实验较难步骤。如《观察玉米种子》的这个实验有两个难点:①是许多学生不知如何进行"纵切",②是区分胚芽、胚轴、胚根、子叶。通过循环播放微视频与"兵教兵",这个难点就轻松突破了,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脑洞大开,大胆尝试与探索。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将三支试管在37℃的水浴中加热5-10分钟,学生联想到自己的体温37℃左右,于是将水浴加热改为双手紧握试管10-15分钟,结果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

(三)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生物实验既陌生又新鲜。有的学生认为上生物实验课好玩,有的学生认为升学考试不考或在升学考试成绩中占的比例不大,实验课就掉以轻心,非常不认真,这些都给实验课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组内互助,开展组间竞争,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教师围绕认真度、参与度、完成度、精彩度对各组进行检查评比,每节课评选出最优小组和待优小组,一期积分累积,在期末评出最优实验小组并对小组成员颁发奖状和奖品。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不仅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光荣,也增强他们的学习紧迫感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使生物实验课的纪律活而不乱,有序完成实验任务。

三、课内实验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

对于一些实验时间较长的实验,如《探究种子的萌发》、《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这些实验耗时长,可采用课内实验与课外探究相结合,课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基本探究,课外进行观察记录;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易得的实验,也可放手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如《观察鸡卵的结构》、《观察菜豆种子》、《扦插》等。为了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外探究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相机、平板电脑、手机拍照或录制小视频并上传班级QQ群或微信群,让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教师与学生在线点拨交流。

四、及时反思总结。

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本节实验课我的准备怎么样?我的课堂设计怎么样?我的课堂驾驭怎么样?学生的参与度与完成度怎么样?有何亮点与不足?学生有何独特新颖的设计等等。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册中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等写出实验反思,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后,有学生在反思中这样写道:"方案二中可以选用经饥饿处理的不同年龄段的鸡进行实验,如:刚孵出的小鸡、孵出1月的小鸡、孵出2月的小鸡和成年家鸡,这样可以比较同种动物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能力。"又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实验后,学生在反思中这样写道:"今天收集唾液花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取出的唾液中有残渣,收集唾液前应先用温水漱净口腔,多喝温开水,然后舌向上颌卷曲,让唾液直接流入烧杯中,这样取出的唾液又多又干净。"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鲜活的生物,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条件下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思,科学有序地完成实验任务,提升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