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

吕桂艳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十五中学151584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中语文阅读,十分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是让教师“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每位语文教师,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被否定,一时间以讲授为主的阅读教学成了众矢之的。许多语文教师陷入教学困惑中,通过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现将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兴趣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不少初中生没有读书兴趣,没有读书习惯,没有读书的眼光,这怎么能使学生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呢?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呢?

1.利用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想走进课文,应该从眼睛入手。例如:在教学《驿路梨花》一文中,针对课题提出以下问题:梨花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又有什么象征意义?驿路梨花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以上感观性问题引出更改思考,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带着兴趣阅读,可以尽情享受文中的精神生活。

2.拓展文本,产生共鸣。文本的主题,时代气息浓郁,内容与学生心理相适应,就容易与我们学生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新课程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这就使我们阅读的文本资源从语文学科拓展到历史、社会等等。

3.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学所描述的肉体事物形象变得生动,富于感染力,能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和动机,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实践证明: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电影、幻灯片、录音、录像,听广播。我上课也发现只要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媒体网络,学生顿时精神百倍,劲头十足,气氛异常活跃。如果抓住学生想看到本课教师给他们展示什么情境的迫切,不失时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或提出疑问制造悬念等,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诵读

1.阅读的主心骨就是要“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一个人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后从事任何时候工作,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最领先的能力。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对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出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和节奏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而涵咏,可以使“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语),主人回味无穷的美感,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但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已经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忽视了,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有情有味的读,学生读的权力被教师的架空分析所代替。在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答案是唯一的:让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去感受,让学生去体味。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大量的精美文章,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语感,进而形成语言能力,这是因为,语言文字蕴含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高尚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等,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教学《马说》时,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朗读”和“积累”两部分,在“朗读”这一部分,以“语气”一词一线串珠,分四个层次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文章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气;读好句中的关健词语,体会文中的语气;读好句末的虚词。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一篇”里所有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3.重视涌读的原因。(1)诵读能培养语感,语言之初始婴儿的呀呀学语,是从模仿大人的一次次讲话开始的,同样,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多读多听,而起之于心,发之于口,作用于耳的诵读便是形成语感的最好形式,教学中应把诵读作为学习语言的一各重要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读,促进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达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的境地。(2)诵读能加深理解,拓展课文内蕴,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意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发“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落叶“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确实,诵读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能使人浮想联翩,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更深刻,更有创意地领会文章之内涵。(3)诵读能培养美感,提高学生审美之情趣。诵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相触的审美境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重在读、重在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