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数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数学效率

康义良

康义良(四川省会理县甸沙关学校四川凉山615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7-047-01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高度膨胀化地时代。而且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教学模。作为继承和促进人类文明的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当代教育何去何从?发人深思。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推陈出新,面对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人才,成为教育最大的考验。当前流行一种片面的教学理念,即认为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最优化。这种观念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教学的最优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教师使用何种教学设备,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观。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的主导地位都不能动摇。要把教学工作高效率化,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怎么步入知识的殿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说来,中学数学教学最优化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首先:创设教学意境,注重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指示我们,我们的中学数学目标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现实很多问题都可以依据数学的知识来解决,而且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交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也逐步发现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贴近生活去学数学,又可以最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性格特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的课堂情境。当前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低下,除了数学本身逻辑思维性强,言语生涩难懂以外,注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以为,学好数学对生活没多大的用处,从而导致对数学兴趣慢慢下降,最后,对数学敬而远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学生认为数学可以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时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课外活动,对于遇到的一些困难,逐步引导学生把困难和所学的知识有机联系一起,利用数学公式和知识解决问题,随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其次:愉悦性教学法的应用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尽快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了怎么去学习",体会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便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科学和有效性开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真谛,并非在于"授业,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本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布置课外习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可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善于与其他同学意思广义,共同解决学习遇到的难题。

最后:创建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师生交往中遵循平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和善于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知识随意强加到学生身上,不依据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交往中厚此薄彼,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在新课程中,教师应该从神圣的课堂殿堂解放出来,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凌驾于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和面子,与学生共建快乐和高效的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中学教师要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名副其实的做到读书和育人。

言而总之: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构建智慧型城市提供强的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