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莫伯明

莫伯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走马中心小学546804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思维活力的重要科目,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将文化知识传输、思维发展、能力训练等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基层教学经历,以北师大版本的数学教材为例,针对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88-01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主要依据。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立足数学教材和当前的教育形势,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以便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自觉接受知识的洗礼、文化的灌溉,同时使其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学到的所有知识最终都要服务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教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中体会到知识的用处,增强其对于数学学科的认同感,并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如,当老师讲解《认识小数》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个超市的置物架,指导学生去观察架子上每个商品的价格,解释标价代表的具体含义,然后让学生联想自己和家长外出购物的场景,回忆自己遇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字,之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展示一张购物小票,让学生辨认上面每一样物品的价格,试着将所有价钱转换为“几元几角”的格式。在这种生活化场景中,小学生会迅速理解小数的内涵,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将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定期总结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引导他们构建和整合学过的数学内容,帮助他们梳理教材中的知识脉络,不断增加其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如,每学完一章的知识,数学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本章的主题为核心,以箭头指示的方式绘制一个知识树状图,将相关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性质特点罗列出来,还可以在每个知识的旁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将自己之前所学的有关知识展示在树状图上,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内在联系的印象,使其养成总结、概括和联想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导下,数学课堂氛围会呈现出宽松、自由的特点,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主动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通过交换思想和讨论研究来获得学习灵感,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自主学习,并为每个小组分发正方形小木块,布置好学习任务,然后将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组内通过商议和思考,绘制不同图形的“四视图”,之后再通过拼摆木块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更乐于与其他组员进行互动,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将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效果,为之后的创造和创新奠定基础。

4、以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最佳方式,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强化教学重点,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逻辑去思考和推理数学问题,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难易度,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抽丝剥茧,一步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用到问题导学法。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通过提问引导他们复习分母、分子和平均的概念,巩固他们对于分数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书上简单的例题,以提问的形式让他们掌握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相加减的知识,带领他们绘制“分数单位图”、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等,最后再出一些典型的例题作为考查题目,初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之后的教学计划。

5、开设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

实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时,也要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通过操作来增强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然后将其剪下来作为学习用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毛线沿着圆的外延缠绕一圈,测量出的毛线长度即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各自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此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特定的公式“C=2πr”,让学生套用公式计算后与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增强他们的印象。

结语

“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知识传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使其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学会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于海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以“数”的学习为例[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0).

[2]唐令春.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地”[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

[3]姜春华.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