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希腊神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论古希腊神话

王超

王超临沂大学文学院276000

摘要:古希腊文学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命运观

古希腊神话传说非常丰富多彩,是古希腊人伟大的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恩格斯誉为古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一论断切中肯綮地指出了古代神话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质。古希腊神话传说也是这样,它产生于古希腊人史前文明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古希腊人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的努力,是他们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的产物。神话是一种虚构和杜撰,但作为人类认识和驾驭自然的一种思维形式,又必然包含真实的生活因素,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的折射和反映。

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讲天地的开辟、神的谱系和活动、人类的产生等。古希腊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然后从混沌出现了大地和昏暗,昏暗和黑夜结合出现了光明和白昼,由地而生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又和地结合产生新一代神,统称提坦神,包括克罗诺斯、长河神奥克阿诺斯、预言神特弥斯、记忆女神谟涅摩叙涅等;此外还有独目巨怪、百手巨怪等。后来乌拉诺斯对宇宙的统治被其子克罗诺斯推翻,克罗诺斯的统治后来同样又被其子宙斯推翻。这是简单的古希腊早期神谱,这一神谱明显地表现出后代系统化的痕迹,很幼稚,但它却是古代希腊人的创世说和世界观。

古希腊英雄传说通常以人物、事件或地区为中心,可归结为几个大的系列,主要有以弥诺斯文明为中心的克里特传说、以提修斯的业绩为中心的雅典传说、以奥狄浦斯的命运为中心的特拜传说、以阿伽门农家族兴亡史为中心的阿尔戈斯传说、以特洛亚战争为中心的特洛亚传说等。这些传说内容都很丰富、复杂,实际上都是一部完整的氏族或城邦兴衰史。此外还有关于赫拉克勒斯的传说,关于寻取金羊毛的传说,关于奥尔浦斯、尼奥柏、欧罗巴、法厄同等有关单个任务命运的规模较小的传说等。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命运观。命运观念是希腊神话的关键,反映了处在蒙昧时期的初民面对时时肆虐的狂暴的大自然和变幻莫测的人间纠葛而产生的恐惧。命运三女神的克洛拖不动感情地纺着生命之线;拉克西斯使生命之线通过各种命运的波折;阿特洛波斯则无情地剪断生命之线,从而终结某个“必死之物”的生命。命运的力量虽然足够强大,但希腊人在命运面前并不屈服,而是提倡抗拒和追求,力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绝对的宿命论是古希腊社会晚期消极哲学思想的反映。

古希腊神话与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惜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显示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由于毗连的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形态发展的近似性,稍晚于古希腊文明形成的古罗马文明一直处于它的影响之中。古罗马人全盘接受了希腊神的形象和相关故事,从而出现了两个神话体系的融合和混同。古罗马文化直接影响了后来西欧文化的发展,这使古希腊神话传说以希腊罗马神名混同的形式或主要是以罗马神名形式传播于西欧,从而使古希腊神话传说以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人本精神对后代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作家和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现成素材和思想源泉。自从我国同欧洲开始文化交往以后,古希腊传说迅速传入我国,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广为人们知晓。

希腊的神话传说透过的折光,反映了史前社会的生活与斗争,在这些神的身上体现了希腊民族的精神本质。这里虽然也有相信神主宰一切的宿命论思想,但更多的是显示了肯定人间生活的世俗思想,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科学幻想。希腊神话天真美丽的幻想和质朴纯洁清新的风采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对整个希腊乃至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德明《世界文学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应祥《外国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