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采购制度及采购资金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浅谈政府采购制度及采购资金的管理

孙玲韩馨莹

关键词: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资金管理

1政府采购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1政府采购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是一个国家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大。据统计,欧共体各国政府采购的金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政府采购决策,不仅影响供应商,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可以通过减少采购规模,实行缩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过热,也可以通过增加采购规模,刺激萧条的经济。政府还可以通过采购导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内企业产品,来保护民族工业,从而实现政府重大政策目标。正因为如此,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购规范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生活环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正是由于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其他采购主体不可规划的影响,它已成为各国政府经常使用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1.2政府采购是节约财政支出的有效目的。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办公设备、车等支出占有较大比重,控制财政支出必须大力压缩购买性支出。政府采购通过市场公开竞争的办法,采用规模采购、择地采购等手段,可以使政府获得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劳务,从而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1.3政府采购是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必然趋势。各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政府采购协议,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显现。因此,推行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刻不容缓。它有助于利用从现在到正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时间差锻炼和培训国内企业,逐步适应国际贯例,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的挑战。同时有助于我国从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1.4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途径。政府采购制度其核心就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在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位监督的机制当中,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将有效抑制采购工作中的各种腐败现象,重塑廉洁之风尚。

2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2.1政府采购的原则。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平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2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①公开招标。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决标;②邀请招标;③询价采购;④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2.3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主要包括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这对于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继续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3.1协调好集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体和分散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并存的格局。在集中采购模式方面,我国政府在强化政府集中采购的同时大力推行了部门集中采购模式,成效显著。两者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已经确立了它们的主导地位。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在内的集中采购模式有很大的优势:程序正规,流程规范;权责明确,易于管理;采购规模大,效益显著;质量好,效率高。因此凡是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所规定的项目都应进行集中采购,并加大实施力度,做细做精。而分散采购简便灵活,易于操作;成本低,门坎低,可以更多地照顾中小企业。

3.2进一步加强招标方式的透明度。政府采购是一项阳光工程,公开招标方式的普及程度事关政府采购的性质、质量和形象,尤为重要;而且由此从根本上也决定了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已确立了公开招标方式的主导地位,应该继续巩固并进一步普及。

3.3处理好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个强大的经济调节杠杆,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因此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和战略方针。应该优先考虑采购本国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样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大力推行的政府采购事业,除了能节约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按计划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各种积极作用和政策功能。后者也是我国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保障政府采购质量和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各项工作程序、运行规程和行政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措施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在强调“抓机制,上规模”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想方设法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不断地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千方百计增大政府采购效益。

3.4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大力推进政府采购事业的过程中,各地势必会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且为了解有关政府采购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的贯彻执行情况和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的政府采购发展史相比非常短暂。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势必会陆续颁布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政府采购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而且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要想获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3.5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法》规定,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因为政府采购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业务素质也要过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加强队伍建设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3.6强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关系。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而是整个财政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个环节,各有侧重,又互为一体。三者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上述三个环节都搞好了,我国的财政制度改革才能取得更突飞猛进的进展。

4政府采购的资金管理

根据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要通过在财政部门开设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在管理范围方面,直接支付范围都是定在集中采购项目(即纳入集中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和专项采购项目,对分散采购还是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对采购资金的管理范围各有不同,有的只管预算安排的部分;有的管预算内、外资金;有的管采购机关所有的采购资金。在资金管理原则上都实施“单一帐户管理,先存后支、专款专用”。但在资金管理形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资金管理落实到每个具体的采购项目,在实施采购之前,将款项划拔入“政府采购资金结算专户”,对预算安排的采购资金,就将资金直接拔付到“政府采购资金结算专户”。对预算外安排的采购资金,则因地而异,有的由财政部门直接由“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将款项划拔入“政府采购资金结算专户”,有的是由财政部门将资金划拔到采购机关,再由采购机关将款项划拔到“政府采购资金结算专户”;第二种是对采购资金分期分批的管理,这种方式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财政部门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和政府采购专项计划并与年度预算支出计划相配套,财政按计划将采购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资金结算专户”。在专户管理上有的是由预算管理,有的是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