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普说明文阅读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八年级科普说明文阅读指导

罗建明

贵州铜仁市第二中学罗建明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介绍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运用形象思维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科学道理,揭示事物的内在事理,将读者引入多姿多彩、如梦如幻的科学世界。

我们在引导八年级学生学习科普说明文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能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也要注意揣摩科普说明文努力用形象的、动态的感受性强的词语来取代抽象的词汇,增加文章文学性这一特质。

一、科普说明文的三要素

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

主要指科普说明文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在一文时,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白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可以挽救珍惜动物;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等一般性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更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提出“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加的进行曲”,为什么“克隆人”会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2.说明的条理性

科普说明文以向读者介绍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说明的条理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科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篇科普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并不唯一,说明顺序可以交叉使用。

科普说明文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相似,它以时间为经,以科学发展为纬,展现科学事业的发展。(如《奇妙的克隆》一文在介绍“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个章节就是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克隆技术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空间顺序一般在事物说明文中广泛运用,这一写作顺序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注意观察点入手,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经纬差异、高下差异就属于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便于揭示事物内在科学规律,在科普说明文中运用较多。在引导学生掌握着一说明顺序时要让摸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科学地揭开事物神秘的面纱(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就是运用这一说明顺序,向读者介绍了地球漂移学、肯定恐龙灭绝是“撞击说”而非“火山说”)。

在说明文中的三种主要的说明顺序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易于掌握,逻辑顺序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运用“排它法”进行引导,首先判定是否属于时间或者空间顺序,如果不是,就应该结合逻辑顺序的特点来判定是否逻辑顺序。

3.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这是科普说明文的又一特点,在引导学生掌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从文段具体语境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运用进行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使文章的说明做到都准确、简明、科学、严密。(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中的“20天”就准确地表达了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的物候现象;《被压扁的沙子》中“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成普通沙子”一句中“850゜C”、“30”就运用准确的数字进行说明。)

有的科普说明文继承了散文潇洒自如、灵活多变的特点,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运用文学体裁中能见的所有修辞的方式,避免文章的枯燥无味。科普说明文生动语言的品味和散文语言的揣摩一样,主要从字词含义、词语妙用、巧用修辞、表达方式、谋篇布局等方面入手。(如《落日的幻觉》中关于日落景象的的描摹“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秘的蓝灰色暗弧”;《生物入侵者》一文中“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为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聚啸山林,为害一方”……)

二、科普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科普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下定义。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确切而简要地对事物进行说明的方法。

2.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某些方面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

3.分类别。按一定标准,把被说明事物分门别类逐一说明。

4.作比较。为了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联的事物或同类事物中性质完全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5.举例子。为了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同时使文章血肉丰满,作者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再用较为典型有代表性的具体例子做例证的有点有面的说明方法。

6.列数字。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要注意确数和约数的正确应用,年份数目字月数字说明的区别。)

7.打比方。为使抽象深奥说明对象形象可感,用通俗常见的事理来说明的方法。

8.画图表。用表格、示意图、图片、照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9.摹状貌。对说明对象的形象、情状、特性等进行具体描述,使说明对象生动、真切。

10.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文献、成语典故、谚语俗语、历史传说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来说明事物事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使文章说明生动。

和说明顺序在一样,在科普说明文中,根据说明对象的需要,各种说明方法可综合使用。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从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

三、科普说明文的阅读

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应关注说明文于与相关学科渗透交融,有意识地开发利用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大语文观”的教学视野(如《奇妙的克隆》与生物学相关章节的联系;《落日的幻觉》与物理学科的联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与地理学科的联系)。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扩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开阔眼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大科普说明文的比例;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少量典型的科普说明文,运用小组合作、个人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放手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学习。

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当以教材中的选文为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参照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关注科普说明文的特点,运用跨学科综合、大语文视野、课内外结合的学习方法,科普说明的学习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