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育人先育心

陆惠芳

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陆惠芳

【摘要】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本文先是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后来运用班队课这样的平台循循善诱,努力维护学生心灵的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循循善诱

案例描述:苏霍姆林斯基说:“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财富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唤醒心灵的美丽。”当心灵和心灵交融了,普通的班队课也能碰撞出美好的火花。

1淡淡的失望

一天上午,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带来了很多鸡蛋,原来是劳动课的时候要学习煮茶叶蛋。我知道后顺带说了句,要和你的朋友还有老师分享哦———说真的,我还真的有点期待。整个一天,虽然教室里一直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可是直到放学才有一个孩子送给了我一枚茶叶蛋———我真有点失望。重阳节后的一天晨会课上,我向孩子们问起,昨天有为家里的老人做点什么事情吗?孩子们很沉默。我只好继续说,有为老人倒杯水吗,陪着说会儿话吗?窃窃私语之后,有个孩子告诉我,他为老人买了一盒小点心———我又一次失望了。

2回忆、珍惜

一节班队课,主题是“回忆、珍惜”。“孩子们,我们已经六年级了,不久就要小学毕业了。说说小学阶段让你记忆深刻、最留恋的事情,好吗?”孩子们显得很轻松,笑眯眯的看着我,有的歪着脑袋想了起来。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一阵小小的骚动之后,又安静地看着我,却没有学生发言。是害羞?是胆怯?我这样想着。“老师,你还记得你小学阶段的事吗?”意外的,一个调皮鬼把问题抛给了我。我一愣。“让我想想啊。”我认真的想了起来,接着慢慢地说起来:“你这样问起,我一下子想起了这样一件事。那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吧,不知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天气有点凉了,我们都穿着毛衣外套了。下午的一节课,班主任进来,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把上身的衣服脱到只剩内衣,然后再自己穿起来,看整个过程谁快。我们一个个可兴奋了,随着老师说开始,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一样。我笨拙地脱着自己的衣服,弄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的。可最惨的是,在我脱好衣服、得意地站着的时候,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穿好了,可我还要面对一桌子的衣服一件一件地穿起来。同学们像看着动物园的狗熊一样看着我们几个穿得慢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的。”这时,我的学生们也一个个笑开了,大概是从没想过每天都端庄整洁的老师还有这样难堪的时候。听完我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地站起来说开了。“我在五年级的时候是全镇垒球和跳高的冠军呢。在六年级的时候参加运动会,我以为是探囊取物呢。可是我眼睛近视了,不但没有跳好,还把自己摔了,我郁闷啊。”“我记得我有一次和小朋友在家玩捉迷藏,一个小伙伴躲在我家的阁楼上,后来太紧张了,摔下来掉进我家的锅里了。”……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己的故事,随着一个个故事,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说个没完没了,显得很开心。快下课的时候,我不得不打断他们:“孩子们,回想了自己的小学生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小学阶段有很多开心的事值得我们留恋呢。”“如果大家一起分享,那快乐就会变得很多很多。”“以后分开了也要好好珍惜这份友谊呢。”……这时的我,看到了希望。

3关注、感受

前不久,又是一节班队课,走进教室,孩子们新奇地看着我。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班队课多了几分热情。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注、感受”。我们来谈论一下你最近的关注的事情好吗?可以是周围的事,可以是电视上、报刊上、广播里的新闻。“我最近很关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经过地面上几千人的不懈努力,到第九天的时候已经营救出115名工人,有33人遇难,仍有5人被困。”“我最近经常看西南旱灾的报道。这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那儿的人们喝水都成问题了。”“我知道波兰总统的专机在俄罗斯西部坠毁,机上96人全部遇难。调查坠机原因,焦点集中在驾驶专机的机师身上。”“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注时事新闻嘛,真好!其他的同学听了有什么感想吗?”先前的孩子就像导火索一样点燃了所有学生的热情。“我也知道,山西王家岭被困的工人,他们喝尿,吃树皮,顽强地坚持下来了。”“我有看见关于黄果树瀑布的报道呢,几乎都干涸了。以前声势浩大,一泄千里的壮观情景居然会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看见年纪好小的孩子一天要走好多的路,只为背回一点水。”“我会觉得现在可以大口喝水都是幸福的。”……

案例分析:这一届孩子我带了近四年,我对他们有深深的情感,想到他们快要毕业了,我有着很深的不舍。可简单的两件小事却让我感到淡淡的失望,为什么孩子们很少想到和老师分享呢?为什么孩子们也很少想到在重阳节为老人做点什么呢?

看来,每学期必学的小学生守则只是放在了嘴巴上,并没有装进他们的心里;看来,思想教育的那些道理也只是空洞的说教,并没有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看来,他们只是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知识,还缺乏道德的情感、行为和意志。我不禁问自己,我想要培养出的就是这样的孩子吗?是,他们很可爱,他们也很优异,可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温暖人的力量,也感觉不到激动人的美好呢?我不禁遗憾起来,甚至有点着急。

可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越是着急的时候,自己的言行越要慎重;越是着急的时候,越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我把自己的心放下来,试着利用班队课这样的平台,让孩子们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行动。

当我说完自己的童年“丑事”,孩子们才开始放松了。于是,我明白,只有我们做老师的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们才会向我们敞开自己心灵的大门。他们是最天真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他们要看到你真诚与否,才能确定自己信任与否。只有信任了,他们才会在你面前滔滔不绝,畅所欲言,甚至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我知道那才是最真实的他们。当我听到“以后的日子我们要珍惜友谊呢!”“我会觉得可以大口喝水都是幸福的!”我知道这些不再是照本宣读,而是心灵的美丽,正在一天天丰富起来的美丽。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是现实的事情,而不是一种空谈,这就要求儿童在今天就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换言之,今天的孩子,绝不可以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更应该是情感丰富、精神昂扬的人。

使孩子成为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很重要。我们努力使每个学生不仅成为坚强、勇敢的人,而且还要成为温情、亲切、富有同情心和温柔的人。一个孩子越坚强,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就越发重要……只有出于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产生那种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成人,而成人的标准是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健康人。“健康”不仅指身体,更指心灵的健康。拥有一颗健康睿智的大脑,才能去创造地,自信活泼地开拓人生的征程。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教育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主编.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

2皮亚杰(瑞典)主编.心理发生和科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3福禄培尔主编.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4关文信主编.问题学生教育指南.第1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5张文质主编.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第1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6陶行知主编.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