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生情感激发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语文课堂学生情感激发刍议

杨文娟

杨文娟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36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良好教学效益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情感的投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我国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性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严格意义上讲,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语文课堂教学良好教学效益的实现离不开学生情感的投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益。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谈具体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导入新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高唱一首歌、竞猜一个谜、播放一段乐曲、表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等,都能起到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以《春》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这样以文章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过程,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

二、诵读课文激发情感

作品的怡情作用是在诵读中体现出来的。诵读时要让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掌握适当的诵读技巧,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再以《春》一文为例,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可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读第五幅图时,则要加重语气,读出春给人希望和力量。这样,学生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在多次有效的诵读中,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教材中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都很适合反复诵读。

三、品味教材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教材,仔细品味课文中体现的优秀情感以及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领略山清水碧的壮丽美景;在学习《观沧海》一文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产生深深的震撼。如此,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又能够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四、联系实际激发情感

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真实生活的情感体验,离开了真实生活,就无法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感性思维。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真实的生活,走向文化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现实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桥梁建筑,让学生近距离观赏桥梁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五、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教育之本,更是教学之源。语文教师应坚持情感教学观,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各种情感资源,在充满积极情感的环境中,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让学生随时随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感染,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做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2010,(30),P65。

[2]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0,(20),P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