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推手,让学校德育落地生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以“互联网+”为推手,让学校德育落地生根

宋红美

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初级中学264500

一直以来,被社会广为关注和热议的学校教育“5+2=0”现象有着复杂的成因,在此却可以视为“德育目标空置”的一种现实表现:学校德育话语体系的高高在上、不关注既定道德高标准与凡人道德水准的反差、不重视网络时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在需求、不考虑道德构建对于人生的终极目标,恐怕是重要原因。

“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应当设置什么样的目标?如何才能让学校德育落地生根?近年来育黎初中以“互联网+”为推手,促进学校德育的蓬勃开展。

一、以“互联网+”激活传统德育,催生德育活力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校通过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网德育栏目,把德育信息内容传递给学生。用文化催生德育的种子,于细微处营造精致的育人环境。今年新学期,我校把“孝德”理念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以“孝德工程”为龙头,以传统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阵地,以“校园孝星评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在德育创新的宽阔领域焕发出持续不断的活力和生机。

我们以活动激兴染情,举办大型感恩教育沙龙,定期组织开展给父母打一次问候的电话、为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亲手做几件家务事等系列活动。各个班级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了网上亲情台帐,让学生感知父母的恩德,让学生将自己的学杂费、课本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分别统计出来,算出父母为自己的投资,计算自己学习投资的成本,并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然后计算出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等。孩子在建立亲情台帐的过程中感触颇深:他们以前从未在意过自己一学期会花掉父母这么多的钱,总觉得自己还小,伸手向父母要钱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笔账算下来,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真要给父母还这笔账,不知道自己将来有没有这个能力;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这笔亲情账,恐怕一辈子也还不清。通过学校举办的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能够报答父母的唯有现在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这才是最好的“孝道”。这些细微而实在的德育实践活动,把一个“孝”字贯穿始终,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孝文化”。

二、以“互联网+德育”创新学校的德育生态

开放的网络就像敞开的窗户,带来了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但是也让苍蝇毫无阻拦地破窗而入。它的开放性,让人们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电脑病毒的泛滥却让人们始料不及,网络杀手犹如洪水猛兽,让精力充沛、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喜欢追求刺激、想象力丰富的青少年一时间无所适从。导致部分学生深陷网络泥潭而不能自拔。我校在充分地认识环境生态对学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后,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让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1.强化网络培训,优化德育队伍。为此,学校通过网络培训,帮教师补血充电,让教师成为网络环境下德育的行家里手,强力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熟悉网络技术的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德育教师团队。培养一批跨学科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网络工作人才,让他们发挥自身一职多能的优势,利用网络为学生道德养成办实事、树典型。转变现有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利用网络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2.建好德育网站,抢占德育阵地。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只能在上面种上鲜花。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孩子们的思想阵地。我校将网络德育作为研究的重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学校绿色网络阵地,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引导广大教师研究网上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开发研制德育软件,使网上德育有可操作的运行载体,使德育尽快抢占网上阵地。

3.加强网络监管,建构有效防线。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教师人人都是网络监管员,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一是学校网络中心明确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二是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购进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三是加强对网吧等社会网络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营造长期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三、以“互联网+德育”助推学校德育发展

我们巧借优势,拓宽网络德育渠道。

1.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随着网络的全天候贯通和自由性,我们对学生的德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更注重课堂外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快捷地处理突发事件。

2.由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们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很小的范围内,而是放眼未来,跨出校门,走向社区、企业和农村,调查学生需要了解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

3.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学校十分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微信家访、QQ联系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并做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让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