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程翠艳

——幼儿美工操作指导与策略

程翠艳山东省栖霞市实验小学265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开始反思这样一些问题,以往进行那些偏重技巧训练,而忽视幼儿情感表现的教学活动是不是幼儿真正喜欢的活动?以老师主观安排的单一的活动内容和计划有没有达到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目标?如何才能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呢?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美工活动正是其中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充分能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一、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于操作

学前早期时,幼儿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爱看、爱摸、爱玩,也敢说敢做。可入园后,由于环境的变换及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得怯生,怕难为情,这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经受失败后对操作材料望而生畏,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是“免摸”。这就需要老师分析孩子的特殊心理及形成原因,加以引导启发。

1.增加活动前的摸索

幼儿的制作意图大多是在与材料充分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为此利用班级的边角区域设立美工操作区,并投放一些新的或将要操作的材料和工具,如纸、画笔、橡皮泥、胶棒、剪刀等,鼓励幼儿在无人特别关注的状态下,自由地玩弄。如:让幼儿在撕、揉、卷、拉、折、剪贴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在拍、压、滚、团、搓、捏等活动中,了解泥的可塑性等等。老师的有意“视而不见”,因为幼儿的好多精彩的动作、语言、活动,常在感觉到被人发现后,突然停止,并很难再重新开始。活动前的摸索,一方面能让幼儿通过熟悉、亲近操作材料,增强自信心,为开展正式活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对有关内容的操作水平,为制定下一步的操作目标,提供依据。

2.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生理肌肉发育的不完善、心理控制力等原因,常常导致幼儿操作不能尽善尽美。但应该说这就是儿童的艺术品,要尊重信任孩子,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减少过多的干涉,并正视水平差异,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要允许幼儿犯错误,避免造成“一日遭蛇咬,百日怕井绳”的不正常心理。在操作中,老师不能急于批评或制止孩子的任何动机、行为,要耐心观察,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有序的引导,并将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绘画、游戏融入其中,以此激发幼儿对技能练习的兴趣。如以“小超市”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练习自由制作超市里的各种“小商品”并当小经理来介绍自己的商品。除此我还设计一些主题意愿活动,如:“我的玩具柜”、“有趣的动物面具”、“可爱的彩塑小动物”、“大海里的舰船”等,使幼儿在操作练习中,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失,从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从内心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动力,形成“我能行”的信心基础。

二、根据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只有在幼儿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老师的讲解、引导才有依托。一次,我在为美工区的活动做准备——自制彩泥。孩子们看到桌子上的原料和量杯纷纷围了过来,老师,这是什么?你在做什么呀?望着他们好奇的眼神,我立刻决定把这些原材料放到美工区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卷起袖子,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探讨如何调配原料(两大杯面粉、一大杯水、盐、少许色素等),并在操作中练习搓、团、压等基本技能,原本是老师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变成了美工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再如“车轮滚滚”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热衷于玩汽车玩具而设计的,我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带到幼儿园里,并把汽车车轮沾上各种颜料,在一张大纸上滚出相互交错的轨迹,孩子们不仅为色彩斑斓的画面而欢呼雀跃,还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是一块漂亮的花布,可以给妈妈做裙子,”“这是天上的白云变成了小帆船飘呀飘,”……最后,孩子们一边讲,一边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由于这些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创造的状态中。

三、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把最适合幼儿的,对本次活动来说最具有表现力的材料提供给他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方案。把所有的工具,如剪刀、胶带座、转笔刀、桨糊、抹布等,都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以按需要随意取用。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充满魅力,是幼儿欢乐之源、智慧之珠、能力之源。”为此,我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如蛋壳、小石头、每一粒种子、可乐瓶、冰棍棒、树叶、酸奶瓶、纸盒、碎布头、旧毛线、果冻盒、菜梗等,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思和塑造。如用碎蛋壳制作蛋壳工艺品或用蛋壳做容器种植植物,用妈妈做针线的碎布、毛线按自己的意愿做粘贴画,用旧挂历做小房子、大树,用酸奶瓶制作火箭、不倒翁等。结合季节进行引导,如夏天是瓜果蔬菜上市的旺季,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小当家”让幼儿到超市或菜市场帮妈妈买蔬菜和水果,这样既认识了各种蔬菜和水果,又了解了它们的营养价值,知道了多吃蔬菜和水果才是一个健康的好娃娃。再如“果蔬玩偶”、“果蔬拓印”等,利用瓜果和蔬菜的外形特征,结合一些自然材料进行大胆的想象,制作喜欢的玩偶,如用土豆制作小肥猪、用辣椒制作老鼠、用菠萝制作猫头鹰、用苦瓜制作鳄鱼等等。瓜果蔬菜的天然纹理图案独具特色,利用它们的天然纹理图案进行拓印活动,如绿白花纹的哈密瓜、南瓜、荆棘图案的荔枝、菠萝,木质花纹的圆葱等,用彩泥塑造出各种蔬菜、水果、饼干等小食品,通过瓜果蔬菜的这些特点,激发幼儿对熟知事物的联想,萌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情趣。

四、将幼儿美工制作与绘画有机结合

美工制作与绘画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美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制作的兴趣,发展其制造与装饰能力,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时,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开关等,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色纸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实有新意的与之相关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使画面更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操作水平。

五、善待幼儿操作成果

操作作品的评价与管理是操作活动的导向,是“指挥棒”。讲评时,不要习惯于成人的眼光和统一的标准去主观地评判,更不要一味地只点评好作品,而给“自鸣得意”的幼儿泼冷水,不仅要有横向的评价,更应有纵向的评价。特别要善于发现技能上不是太拔尖的而兴趣比较浓的幼儿的微小进步,经常让他们亮亮相。如在粘贴游戏“我的大海”,让幼儿尽情地把美丽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活动结束时,既表扬粘贴三条以上且姿势各异热带鱼的幼儿,又肯定了贴两条姿势差不多的鱼的幼儿,还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拍手表扬了只贴一条鱼尾巴的三角形还贴错的幼儿,并特意给贴了一条游到水上来呼吸的鱼的幼儿发了一朵小红花。要尽可能地、完好地将幼儿的操作作品保存起来,并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操作作品,从事喜欢的游戏活动。如:在“神气的剪纸”活动中,将幼儿的作品认真地收集、陈列起来。望着自己剪的五角星、美丽的窗花等各种开关的作品,孩子们兴奋不已,总是自信地介绍说“这是我剪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送礼物”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好朋友、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还将作品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从而强化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强化了幼儿操作的信心。

总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正确、可靠的疏导,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无穷材料,是可以创造的。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是无穷的,是可以培养的。老师把握最佳时机,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