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艺术陈仁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艺术陈仁东

陈仁东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小学

摘要: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管理也如同读书,读书有个“越读越厚”与“越读越薄”的过程,作为校长既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又要从“繁琐”中走出来,把“学校管理这本书”“越读越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取得办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新课程改革

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严重的两大问题是:第一、教育管理观念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行为决定思维,思维反过来又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目前为数不少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跟随时代变化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管理理念陈旧滞后、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对教学管理实践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第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教育管理队伍的保障和支持。但是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用人机制不完善,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淘汰机制为人才队伍的创新做支撑,管理主体能级不符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教育管理者仅仅从行政管理的层面上抓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意识非常淡薄。

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教育必须要深入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正视当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

一、理论与实际结合,走自己的办学之路

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定位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人才需求,以及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向,充分做好本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推广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充分解放教学中的生产力。

其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与时代大背景结合,更要立足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本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特点、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充分掌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与新课改理念原则相结合,发挥最有效地管理。

最后,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拟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发展计划重视管理工作在纵向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与发展。它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和共同发展。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动力,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多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丰富的数学情感与认知态度,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办学的关键是教育,而办学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必须要坚持的第一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能动性、发展人的自觉性,而不是要让人在管理框架的约束下遭受奴化和压抑。“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人的思维、情感、情绪等内心的满足更加重视。因此,不仅仅要从物质手段上入手抓好教育管理工作,更要从情感思维上开拓小学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首先,教学管理工作要以教师为本,要体现教师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公平的、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

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上,不管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上课教师必须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内涵。学生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富有人文关心与真善美的人,其次才是教育的对象和知识的继承者,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致力于学生人性的挖掘。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多姿多彩的教学课堂由充满个性与激情的学生组成,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尊重和保护,实现学生个性与教学共性的完美结合。

三、创造美好的学校环境,为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是传递知识的神圣殿堂。学校中唯有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完成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的积极目标。学校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整体氛围、学校氛围、班级风貌和师资力量等教学硬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和谐的学校氛围。要努力打造师生一体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要不断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在追求认真与谨慎的前提下,小学教育管理还应当在创新与效率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过于死板,重视命令式指导和权威的管理方式尽管从表面上看达到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效果,但难以从实处上推行素质教育。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现代学校管理模式要更新观念与方式,创造宽松有序、活泼温馨的管理环境,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师生情感互动、学校组织文化活动、学校与家庭亲密接触等有意义的沟通方式,真正营造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美好环境,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进步,促使学生的个性成长,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要留住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对教育管理者开展经常性评估,及时对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做出反馈。在管理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让小学管理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教育必须要深入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正视当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我们要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变更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尽全力带给小学生一个有积极学习氛围,创新教学经验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琼;加强养成教育应以科学化的管理为保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2]王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延松;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考试周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