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研究

杨望君商芳影

1.岳阳市三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2.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观察组),并对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选择(对照组),对两者患者进行血液中微粒量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微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对照组血小板微粒量来说,其活化血小板状态下明显高于静息血小板状态(P<0.05);在血小板微粒量方面,相比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存在较低的数量(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在血液疾病、血小板活化的预测和诊断中,血小板微粒量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指标,因此其存在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液中微粒;临床检验;应用价值

在人体血液中,血小板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检查各类血液疾病期间,血小板是主要的依据,它对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具有直接参与作用[1]。现阶段相关研究显示,血液微粒对血栓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作用,所以,检测血浆中的血小板数量和微粒量对止血过程和血栓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存在关键作用[2]。本文为探究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应用价值,选取60例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有效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2:28,年龄在16至74岁范围内,(45.11±1.08)岁为平均年龄,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为23例、18例及1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5:25,年龄在19至71岁范围内,(45.09±1.01)岁为平均年龄。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同时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活动,并将知情同意书签订。

1.2检验方法

本研究对流式细胞仪充分运用,血小板微粒检测运用微球进行,其标准为3mm和8mm,检测程序的步骤主要包括:对标本进行有效制定,对血小板微粒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实施有效的对照定位处理,对FCm进行有效测定。在每单位血浆中,观察检测研究对象的PMPs含量,其表示方法为N,即N=167×C。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微粒检测结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两组患者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表1比较血小板微粒在活化血小板状态和静息血小板状态下

形成的数量情况(±s,/ml)

2.1对比分析血小板微粒在活化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

本项研究主要针对健康对照组来说,研究显示,血小板微粒在活化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显著高于血小板微粒在静息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P<0.05),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2.2对比分析两组血小板微粒在静息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

研究显示,在血小板微粒量方面,相比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观察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存在较低的血小板微粒量(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

3讨论

诸多细胞来源微粒存在于血液循环期间,如果机体出现相关疾病,则会改变微粒数量和各类抗原成分,积极定量检测各类微粒数量可以更好的治疗和诊断机体止血过程、生理过程及血栓性疾病[3]。目前,在临床中,流式细胞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血液微粒检测技术。在微粒膜上可以将存在同一来源的细胞进行直接表达,相关单抗体的适当选择能够对细胞来源实现准确确定。相比于来源一样的细胞,通常状况下,微粒存在较小的体积,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程中,其强度散射光的形成可以对颗粒大小直接表达,从而促进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将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准确确定以后,也逐渐发展和完善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检测血液微粒定量和定性期间,使FCM检测成为一种可靠且准确的方法[4]。

目前,在临床治疗和诊断疾病期间,有效检测血液中微粒的水平和性质存在较为关键的作用。其临床意义包括:首先,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期间,检测血液中微粒可以将准确依据有效提供。其次,检测血液中微粒对疾病的治疗情况具有准确评价作用。最后,对于各类疾病来说,血管内单核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活化和损伤均是其病理机制和病理结果,在细胞活化和损伤期间,血液中微粒也是一项关键产物,能够对细胞功能和形态进行直接地、特异性的反映,同时对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进行准确揭示,在有效判断疾病发展阶段过程中,能够将可靠依据有效提供[5-6]。

本文通过探究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在活化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1.5×106±8.8×105)/ml显著高于血小板微粒在静息血小板状态下形成的数量(1.2×105±5.5×104)/ml(P<0.05);相比于冠心病(6.1×105±2.5×105)/ml、急性脑梗死(6.6×105±3.1×105)/ml及慢性肾功能衰竭(5.9×105±3.1×105)/ml患者,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微粒量较低(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检验中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微粒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在评估、预测和诊断血栓性疾病过程中可以依据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当在临床中进行积极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天成,郑仙娇,王宗奎等.血小板微粒的形成、清除及主要功能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6,37(12):1407-1411.

[2]姜璐.血小板微粒相关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3):306-310.

[3]陈世兵.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442-1443.

[4]周延美,周延英,唐延辉等.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2-43.

[5]潘中华.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6):1174.

[6]李巍,张宝华,刘伟生等.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