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微粒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 200 例,所有人均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P<0.05 ,但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微粒水平无差异, P>0.05 。 结论 :血小板微粒水平可成为预测或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液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及血液微粒的临床检验研究。方法本组实验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冠心病患者、3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共1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他们的血小板微粒量。结果经过本组检测分析可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冠心病患者血浆的血小板微粒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血浆的血小板微粒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略高,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体的血液存在着多种微粒,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时候,这些微粒的数量、抗原成分也会发生变化。精确计数血小板及血液其他微粒对血栓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小板减少及血液微粒的临床检验情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衰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脑梗死以及健康体验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微粒检测对比工作,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急性脑梗死、冠心病患者血液的血小板以及血液微粒显著高于正常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液微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血液微粒能够对血栓性疾病做出预测和诊断,因此,应将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血小板释放微粒数量变化的临床检验方法和意义,对比不同患者指标的差异,总结相应规律。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病患按试验所需条件选择500人作为观察,静脉取血,制备样品,进行血小板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的异同。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粒值(6.9×105±2.7×106)最高,冠心病(6.4×105±1.9×105)和急性脑梗阻(6.2×105±3.4×106)患者次之,白血病(经化疗治疗后)微粒值(1.3×105±5.3×105)与健康无病体检者(1.1×105±5.8×106)几乎一致;活化状态下,活化后的健康无病体检者的血小板微粒值(1.8×105±4.9×105)大于静息状态的微粒值(1.1×105±5.8×106)。结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以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对活化能力估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疾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血小板减少及血液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启示。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冠心病、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进行血液微粒检测对比工作。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的血小板和血液的颗粒要比正常人更高,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血液颗粒检测结果与健康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可以有效利用血液颗粒的检测结果来有针对性诊断患者的血栓疾病等,可以把血小板作为临床检验过程的诊断指标。

  • 标签: 血小板 血液中微粒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血液中一个最小的成分细胞就是血小板,其可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在当下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逐步发现血栓的发生与血液微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为了使血栓性疾病得到更好的诊治,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微粒及血小板进行准确的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血液微粒和血小板减少临床检验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认真分析了血液微粒和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可供参考。

  • 标签: 血小板 微粒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临床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白血病及急性脑梗死化疗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者活化时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微粒量明显高于静息时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微粒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微粒检测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还可以作为血小板预测和活性判断的重要指标,值得研究和关注。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液微粒 流式细胞仪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人员的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数与健康者相比明显高出很多,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与健康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诊断血栓性疾病时通过检测血小板微粒数,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小板 微粒 血液 临床检验
  • 简介:本文报道了家蚕受不同种微粒子感染引起血液蛋白质组成发生变化,并对此做了比较研究。以蒸馏水做对照,添食微粒子正常种Nosemabombcis)(N.b)和变种MG1,且在添食后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以几条蚕血液混合做为平均值,用SDS-PAGE检测其蛋白质变化,添食MG1孢子与对照、N.b相比,家蚕血液中出现两条分子量较大的不同蛋白带,确定为脂酶同功酶蛋白A-1,A-2。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80nm处的吸收值,添食后不同日数内,脂酶同功酶蛋白活力是不规则曲线,有两个活力高峰。

  • 标签: 微粒子 家蚕 脂酶同功酶
  • 简介:在静脉输注药物前的配液操作引起的微粒污染,为减少微粒进入人体可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微粒的来源    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

  • 标签: 中微粒 微粒预防 用药中
  • 简介:一、溶液微粒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必须满足三种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

  • 标签: 微粒浓度 溶液 物质的量 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 量浓度
  • 简介: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可为50-300μ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μm以上的微粒。临床护理工作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操作的重中之重,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反应,也追求远期无反应无微粒、无污染。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微粒污染 预防 护理技术操作 临床护理工作 热原反应
  • 简介:文章以“微粒间作用力”之《化学键》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能量观和微粒观方面进行了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教学设计。

  • 标签: 观念建构 化学教学 化学键
  • 简介:一个成年人每天吸进肺内的空气量高达1万升以上、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空气微粒、随之进入呼吸道。直径在15微米以上的微粒,大多可在鼻腔被清除,直径在2~10微米的微粒,90%落在气管、支气管上。直径在0.5~2微米的微粒则进入肺泡并沉积下来。因此,空气微粒对健康

  • 标签: 微粒含量 支气管 成年人 空气量 呼吸道炎症 健康
  • 简介:它们小小的,五颜六色的身影,隐藏在一瓶瓶、一罐罐或膏状或液状的面霜、精华素、化妆水,甚至是面膜。别看它们只是小小的颗粒,却能够产生巨大的威力——通过按摩,它们能够将自身的能量瞬间释放,并融入皮肤,为皮肤带来一次特别的SPA护理。

  • 标签: 威力 微粒 SPA护理 精华素 化妆水 皮肤
  • 简介:电解质水溶液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类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学生普遍反应该类问题难度大,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实观察一下历年高考真题各题的选项设计,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是由“+”连接的等量关系,另一类就是由“〉”和“〈”连接的大小关系.在做题时首先要分清是何种关系的判断,然后灵活把握即可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 标签: 微粒浓度 水溶液 大小关系 等量关系 电解质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