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华贤

(广西灵山县青云中学,535427)

摘要:在跳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较为常见。本文将具体探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跳高运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在国际赛事上取得了跳高项目的优异成绩,这和平常训练密切相关。在跳高训练过程中,我国采用了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强健了运动员的体魄,提高了运动员的跳高水平。为了促进我国跳高事业的蓬勃发展,应该将着眼点放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探讨其理论核心和实践路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对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6名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已知该6名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为国际一级和二级,其平均成绩为1.9米,最好成绩为2.1米。

1.2研究方法

文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第一是文献资料法,对与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相关的理论进行总结和调研,并根据文献资料确定了研究目标。第二是比较分析法,对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是逻辑推理法,根据研究初步得到逻辑分析结果。

2研究结果

应用上述研究方法,对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第一,在应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时,需要调整重心位置。重心位置越低,垂直速度值越小。第二,在应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时,需要经过助跑、摆动双腿、垂直支撑、起跳蹬腿、离开地面这几个过程[1]。在上述过程中,人体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且会出现加速上升的情况,垂直速度也会根据人体重心发生改变。

3分析与讨论

3.1重心变化特征

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人体会向上移动。向上移动获得初始速度,人体重心会呈现出一定变化。起跳的目的是应用助跑速度,加大人体的垂直速度,确保起跳角度的合理性。在对起跳重心运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探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的实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突出了弧线助跑的重要性,重心变化会对起跳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弧线助跑起跳和直线助跑起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弧线助跑的过程中需要摆动双腿,将身体重心压到最低。在直线助跑的过程中,需要在起跳腿着地时将身体重心压倒最低。由于弧线助跑、起跳助跑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需要对重心上升类型进行区分。

身体重心在上升过程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平缓上升的类型,第二种的波动上升的类型。助跑最后一步到起跳腿离开地面,这一过程中人体的重心会不断上升,背越式跳高“双动力”弧线会逐渐生成。在助跑最后一步时,身体会向内侧倾斜,膝关节已经弯曲到了最大限度,此时重心达到最低。在之后进行起跳,后退离开地面,身体重心快速上升,助跑的惯性转化为向上的作用力,向上作用力可以克服重力,然身体获得快速上升[2]。从这个角度来看,弧线助跑具有直线助跑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也就体现了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的优越性。起跳腿离开地面,使重心上升,还借助了膝关节、踝关节的作用等。在起跳结束时,重心上升到了最大值,为后续跳高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应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时,需要时刻关注助跑速度,尽可能提升起跳的高度。身体向内倾的角度越大,人体重心越低;身体向内倾的角度越小,人体重心越高。因此要把控身体内倾的角度,增加垂直速度,尽可能保证良好的起跳效果。

3.2技术实质分析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主要借助了以下两个要素:第一是腾起的初速度,第二是合理的腾起角。起跳可以获得腾起的初速度,也可以影响人体的垂直速度。想要发挥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的实效性,必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技术阶段。一般来说,跳高技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助跑阶段,第二段是起跳阶段,第三段是过杆阶段,第四段是落地阶段。所谓的起跳,就是腿着地到腿离地的这一阶段,起跳拥有垂直速度和腾起的初速度,使身体与地面碰撞后的直接体现。在腿着地的瞬间,垂直速度最小。在跳高起跳时,人体由水平移动状态转化为垂直移动状态,垂直速度不断加大,逐渐到达转折点。起跳开始的时刻,实际上就是垂直速度加大的时刻;起跳结束的时刻,实际上就是垂直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经过研究发现,加快助跑速度,提升腾起初速度,可以发挥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的优势,实现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的“双动力”参与[3]。

3.3起跳训练分析

在开展起跳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将着眼点放在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上,尽可能提升快速助跑的高度。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训练举措:第一,可以加快助跑起跳的速度,使身体幅度加大;第二,可以不改变助跑起跳的速度,使身体幅度加大;第三,可以控制身体幅度,改变助跑起跳的速度;第四,可以减小起跳的补偿,改变助跑起跳的速度;第五,可以增加起跳的时间,使身体幅度加大。在采用上述训练方法时,应该注意起跳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

4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应用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时,运动员需要对重心位置进行调整,不断增加垂直速度。在起跳过程中,身体的重心需要不断向上移动,为垂直速度增加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应用主要是由两次腿部支撑、两次腿部摆动完成的,是腿部双动力起跳作用的结果,助跑最后一步的腿部摆动是第一重动力,而起跳腿的蹬伸摆动是第二重动力。再次,在开展跳高训练时,应该关注起跳速度:一是起跳的水平速度,二是起跳的垂直速度,争取达到最佳起跳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43-46.

[2]苏斌.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5.

[3]王保成,王川,罗会文.现代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的创新研究——跳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与起跳效果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02):92-95+109.

作者简介:陈华贤,(1978年12月—),广西灵山人,汉族,广西灵山县青云中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