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方法

王刚

王刚广元市利州区杨家浩小学628000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67-01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部分。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呢?

一、掌握规律,重视口算

首先,口算有明确目的。根据简便计算的特点,在口算时我主要训练“凑”和“分”,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例如:125×8=1000、25×4=100、25×8=200在简便运算中经常用到,但有的时候往往没有直接给出这两个数。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便于凑整运算。例如:125×32就需要把32分成4×8的形式。又如:25×444,需要将444分成4×111的形式。

其次,口算有恰当的要求。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利用口算卡条进行口算训练是很好的方法。再次,口算形式的多样性,如课前“开火车”、师生“对口令”,课后“小组赛”“小擂台”等等,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

二、结合过程,理解算理

“简便计算”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体验、感受到“简便”,从而使学生慢慢形成“简便”意识。

由于在小学数学的计算中,小学生对计算方式的选择相对而言倾向于自然化的理解以及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所以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计算教学需要通过将数学知识与过程背景相结合,进而为学生自主建构运算规律提供支点。

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我就结合生活背景向学生提出贴近现实的问题:学校需要购买校服,其中每条裤子33元,每件上衣47元。那么一个50人的班级总共需要交多少元?一样的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解答方法,一部分学生首先计算出裤子与上衣分别需要的钱数,再求两数的和,得到算式33×50+47×50;一部分学生首先计算出一套校服的钱数,再乘以班级总人数,得到算式(33+47)×50。此时我让学生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会发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虽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但后者先算出每套校服的钱数刚好是整数,能简化算式,从而优化了解题的过程。显然,这类结合现实的计算题源于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即使教师没有进行明确指导,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乘法分配律,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理解、选择、判断及解决。

再如,一本《自助旅行》共有234页,王老师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根据题意学生列出了“234-66-34”和“234-(66+34)”两种算式,同时解释了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及合理性。接下来我请男女生利用四则运算的顺序分别计算这两道算式,结果自然是女生的速度明显快于男生,正确率也高于男生,在男生“不公平!”的呼声中大家都发现了第二种算式中(66+34)刚好可以凑成100,显然一个数减去整百数相比于第一个算式要简便得多。

这样的例子贯穿我们整个单元的教学,在部分的延伸拓展题中这种对比就更加明显,学生的感受与体会也就更加深刻。简便计算带来的“简”与“便”,使学生都有一种迫切的愿望,去发现、去寻找题中的简便点,“简便”意识就在这样的教学中慢慢形成。

三、比较分析,优化算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进行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同时能够灵活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方法。简便计算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理解、思考的角度不多,呈现的计算方法精彩纷呈。例如,对于相对简单的乘法算式25×36,老师若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就能得到多种解法,如学生A首先提出可以将算式转化为25×(30×6),在多数同学对此提出异议的同时,学生B认为可以转化为25×(6×6),学生C认为可以转化为25×(4×9),学生D认为可以转化为(5×5)×36,学生E认为可以转化为25×(30+6)。显然易见,学生A的算法是错误的,但是其他同学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借鉴,纠正错误,并领悟出其他多种计算方法,再对多样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过程中,加深对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

四、增加变式,开阔思路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对简便计算编排的特点是简便计算的因素十分明显。这对学生熟练地运用定律、性质。提高简便计算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基本的简便计算练习题,学生还解决不了实际计算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我认为根据班级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鼓励学生创新,打破常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合理地进行等值变形,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些题目如果完全按原来的顺序去算,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率也低。如:902+896+907+899,学生如果能看出题中每个数据都接近900这一特点,就可以运用独特的方法化繁为简,将原式变形为900x4+2-4+7-1=3604。

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开始大打折扣,不能灵活选择更合适的简算方法。我们老师也很困惑:简便计算方法明明比四则混合运算要简章得多,为什么还是有部分学生摸不着头序、找不到简便计算的方法呢?其实,简便计算对学生的理解力和计算技能的要求都是很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要能够准确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五、灵活运用,提高技巧

简便计算的算式并非一目了然,有些计算题深藏玄机,此时我就训练学生对此类计算题的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解题的技巧。例如,在计算34×0.125+46×0.125时,大多数学生能够将其转化为(34+46)×0.125。即通过运用乘法分配律来简化计算程序,但是我还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及深化,如将125×0.34+46×0.125以及34&pide;8+46×0.125等计算式子列出,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较为枯燥无味的题目会降低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此时,我适当地添加选择题、判断题以及训练题,比如列出()+()-()+()=0这一极富创造空间的等式,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解题技巧的训练能够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及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其计算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总之,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简便计算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师要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数学,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