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三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语文教案设计三要素

莫伟妮

莫伟妮广西岑溪市梨木镇大旺小学5432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3-026-01

一份好的教案,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体现,还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设教案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深入备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与教纲,把大纲和教材吃透,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准确定位学习目标,从而进行导学案的设计。那么,怎样设计出一份高效可行的教案呢?老师们在备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教材科学整合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描写动植物的,有写人记事的,有写景游记,有诗词书信,还有说明文和议论文……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各异,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进行细化的设计,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工程浩大。因此,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归类,找出共性,形成一类类导学案模板,让老师们得到资源的共享,实现高效备课!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同内容进行教材整合,设计教案的模板!以写人类课文为例,如《小摄影师》、《《西门豹》《草船借箭》《将相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穷人》《詹天佑》《凡卡》……凡是这类文章的导学案问题设计,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言行等细节进行分析、感悟、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中间穿插对修辞、句型、细节描写、表达手法等进行感悟品读,就抓住了文章的重难点!又如《松鼠》《猫》《鹅》《母鸡》《蜜蜂》等描写动物类的文章,与写人类文章有共性:都是通过动作等细节,或者事件体现动物的性格特点,如《猫》《鹅》,我们只要抓住猫的古怪淘气、鹅的高傲的词语、语段进行分析、品读,就抓住了全文的重难点。

其次,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同结构进行教材的整合。如写景游记类文章:《乡下人家》《长城》……这类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过渡明显,每一个段落介绍一个景点(或特点),设计教案时,只要抓住总起(结)句、过渡句和中心句,抛出发散思维性的问题进行品读感悟,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赵州桥》的学案设计: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体现在哪些语句,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并把你的理解朗读出来。根据文章构段特点设计教案模板易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展示操作,而且切入点准确,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人物剖析为主线,既全面覆盖教材,又能很大程度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2.紧扣教材循序渐进

我们的教材编排,都是由字、词、句、段、篇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的。所以,我们的教案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进行设计。不同的年级段导学案设计,也应该有所侧重。低年级段教案的设计应该侧重在识字方法、写字习惯、朗读训练、理解词语的能力方面,对于句子、段落的训练,不宜过难;中年级段,除了继续抓好识字、写字、朗读等基本技能训练以外,应该侧重句子、段落与篇章的过渡训练,高年级段,则侧重段篇的理解感悟和写作的训练!不同年级段的导学案,层次要清楚,侧重点要鲜明。

其次,我们设计一篇课文的教案,也要做到紧扣教材,循序渐进。我们的导学案都是由初读课文,到识字,到理解词语、到句子,到重点段落的分析感悟,到感情朗读,再回归文本整体,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整个导学流程不仅环环紧扣,既体现各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又体现在朗读要求的逐步提高:由读正确,到读通读顺,到读出理解,到读出情感,最后是熟读成诵!

3.深化教材拓展延伸

如果没有做到深入备课,我们设计出来的教案,往往会生搬硬套教科书,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照本宣科教学。只有全面钻研教材,对教材有深入通透的理解,才能驾奴教材,走出教材,才能联系生活,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初中语文《马说》中伯乐与千里马谁重要的辩论设计,《匆匆》中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的收集展示,说说我们身边如何珍惜时间的小故事……,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的拓展延伸,把教材巧妙地还原到生活中,延伸得非常有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