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磨中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在研磨中成长

张丽兰

——记《掌声》的打磨过程

张丽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730030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英子因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同学们的目光,在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之下终于鼓起勇气,走上讲台进行演讲,从此,英子以微笑面对生活,变得自信开朗。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扣住“掌声”,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堂课,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熟读文本,与文本对话

在选定《掌声》这一课时,其实我内心还在摇摆不定,因为《掌声》这一课的感情色彩太浓,害怕上课激情不足、语言感染力不强的我带动不了学生绘声绘色地进入情境。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给我范读,指导我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等词时要低沉缓慢,读英子变化后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同学们一起嬉笑玩耍”等句子时要稍微欢快一点,读出人物开朗的性格,并建议我回去之后反复读文本。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掌声》这篇课文的音频,甚至观摩了很多优质课视频,借鉴其他教师朗读的方法,重点聆听了哪些词句要重读、哪些语段要低沉缓慢,然后学着他们朗读的方式去读课文。这次读是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但还是觉得语言平平,没有情感。这时,我又想到老师们读课文时,尤其读到“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一句时她那低头的动作,我似乎恍然大悟:我只是就读课文而读课文,并没有走入文本中去,没有走入文本人物的内心中去。老师们之所以声情并茂,是因为此时此刻她就是英子。我把自己化身成小英子,将自己置身于那次故事会当中,反复大声地读,遇到重点词句或者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圈圈划划,并按照老师们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些小体悟写在旁边。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努力使自己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撩拨学生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冲动;或情真意切地再现情境,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令学生如临其境。

二、走进内心,与文本人物对话

本课我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引领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英子在掌声前后由自卑到自信的情感变化,领会同学们掌声中传递给英子的鼓励与赞扬。并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展开想象,可以升华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1.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深入文本对话

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后,我引领学生细细读这些句子,看看能读懂些什么。抓住小英动作、神情表现变化“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让学生想一想此时的英子在想些什么、此时的英子心情怎样,让学生通过感悟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们仿若置身英子的课堂,既获得了新奇感,又在直观的情境中更好地思考和体会了文中英子的感情。学生说出了“害怕、紧张、自卑”等词,然后我又让学生将这些词放入“轮到英子的那一刻,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哪个角落,英子立刻()地把头低了下去”这个句子中,读出英子此刻的心情。这一补白,使学生的情和英子的情融为一体,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在补白中感悟文本,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人物对话。

2.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想象

我依托教学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把学生当作文中的小英,问:“英子,你为什么低头?”“英子,你在犹豫什么?”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心理。就这样随着故事的推进,与文本人物英子展开了亲密接触。在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时,又这样引导学生:“此时,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看到英子的来信后,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还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很感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角色参与中,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并产生了共鸣。多层面的对话设计激活了学生思维,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之中,真正走进了文本中人物的内心深处。

三、善于倾听,与学生对话

在教学《掌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同学们给英子的两次掌声含义一样吗?”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在学生学习完两次掌声后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时回答第二次掌声跟第一次掌声一样,也是鼓励的掌声,于是我问学生:“同学们,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在英子故事讲完的时候。于是我问学生:“英子的故事讲完了,你想对她说什么?”慢慢有同学举手了,说:“英子,你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英子,你的声音真动听!”……于是我接着问发言的学生:这都是你对英子由衷的什么?有些学生恍然大悟,似乎终于明白原来这次掌声更多的是对英子的称赞。此时却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我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体会到了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我惊讶于学生的回答,于是结合学生的回答大大地板书出“爱”这个字。